当前位置:

劳模之光⑨ | 陈世林:“坛子哥”的坛子菜

编者按:今年,益阳市赫山区一批先进个人被授予了“全国、省、市、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尽管来自各条战线,但他们均是立足本职、争创一流,敢于担当、忠诚奉献的先进典型,为推动益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日,红网益阳站联合赫山区融媒体中心、区总工会,从点滴切入、从细微入手,深入一线采访劳模中的典型代表,并推出“劳模之光”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感受榜样的力量。

135166298921362905.marked.jpg

陈世林(左)正在车间检查生产情况。

红网时刻通讯员 黄琼瑜 益阳报道

在赫山区,陈世林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不仅因为他是世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更因为他是当地公认的民营企业领跑者。从糟鱼糟肉小打小闹起步,到现在集种植、养殖、生产、销售及研发于一体,产量、产值呈几何级数增长;从几个坛子、几种菜,到现在一次性能腌制1200吨的坛菜腌制池、容纳2000个坛子的地下发酵室。是他,通过19年的奋力拼搏,将一个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达3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他,让湖湘味道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与许多创业者一样,陈世林与世林食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路上充满着艰难与挑战。

上个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的陈世林不甘满足于两亩责任田的劳作,放下锄头进厨房,从拜师学习腊制糟鱼糟肉开始,到挑着担在街上叫卖,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省内品牌食品企业开始发展腊味产品,自己的本小利薄自然拼不过大老板,销路也是越来越窄,面对这样的困境,陈世林开始探索新的出路,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坛子菜加工这一商机,拿出了他的“憨劲”,把辛辛苦苦积攒的2万多元全部投入到坛子菜加工,从曝辣椒、曝豆角等农产品加工开始,投产当年就出了5个产品,在当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在创业前两年,陈世林既当一线工人又当销售员,所有生产环节他都一一亲自把关。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产品渗透到全国各地,销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有的产品还供不应求。

691543991397619432.marked.jpg

陈世林召集开发人员商量新品。

这一战,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判断能力夺取了胜利,世林食品从此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原来基本上是手工匠心为主,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改进,我们的基建设备完成70%,基本实现设备代替人工。无论是公司的管理模式,无菌的生产车间,以及食品的处理方式,都是按现代化的标准、药品的标准来做的。”陈世林说道。

尝到甜头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深知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他一次又一次跑省城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改进工艺。把房子、车子作抵押贷款,多方筹措扩大生产,新建分切车间、漂洗车间、杀菌车间、包装车间等,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陈世林深知,想要可持续发展,要从“硬件”“软件”上为“做好菜、做安心菜”保驾护航。

公司又加大投入,新建功能齐全的全新检验室、万吨级冷库、无尘晒制车间、一次性能腌制1200吨的坛菜腌制池、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车间等设施,同时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消毒设施,打造无菌车间,产品的合格率由99.5%提升到99.9%,年产值达3亿元。

陈世林凭借着一股“憨劲”乘风破浪,创造了世林食品这方绚丽的天地。十九年的潜心钻研,汗水凝成了丝丝白发,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陈世林用行动履行着创业之初许下的诺言:让湖湘味道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相关链接:

劳模之光① | 女企业家文明:以柔韧的姿态影响世界

劳模之光② | 马昌杰:让抄表收费成为一张真情的名片

劳模之光③ | 段青明:敢于冒险的现代化农业践行者

劳模之光④ | 市级劳模吴放斌:电力战线的“拼命三郎”

劳模之光⑤ | 符建平:从“种子能手”到“种田能手”

劳模之光⑥ | 卜才华:匠心二十载只为茶

劳模之光⑦ | 简丽蓉:闯出一条现代农业变革之路

劳模之光⑧ | 钟新跃:流水线上的“老神医”

来源:红网

作者:黄琼瑜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7/03/75939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