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益阳市赫山区一批先进个人被授予了“全国、省、市、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尽管来自各条战线,但他们均是立足本职、争创一流,敢于担当、忠诚奉献的先进典型,为推动益阳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日,红网益阳站联合赫山区融媒体中心、区总工会,从点滴切入、从细微入手,深入一线采访劳模中的典型代表,并推出“劳模之光”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感受榜样的力量。
相关链接:
符建平数着正在抽穗的禾苗。
红网时刻通讯员 姚巍 曹婷 记者 王新凤 益阳报道
仲夏时节,赫山区岳家桥镇一望无际的广袤农田里,绿油油的禾苗正随风摇曳、欢快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一个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高个子正在水田里仔细查看,他一时拔去身边的几株野草,一时蹲下身子,数着正在抽穗的禾苗,观察着田间禾苗的长势。这是符建平当上“种禾佬”以来形成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爱泡在水田里,看着禾苗就感到心里踏实!”
别看符建平现在已经是种田的“老把式”了,可时光倒流到20年前,他还是一名国企干部,从事的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会计工作。2007年,因为所在国企效益不好,他放下了“铁饭碗”,与人合伙成立了万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做起了种子生意,从那时起,他就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做种子生意可不容易!要让大家买你的种子,你就要让他们有好收成。每个品种,我都要了解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可以说,那些年下来,我跑遍了赫山区所有的村。”8年的种子经营虽然没有让符建平口袋鼓起来,却让他收获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收获了与农民群众真挚的友谊。
放着好好的种子生意不做,怎么当上了“种田佬”?符建平回答:“这是缘份,更是情结!” 经常在农村跑,看着山丘区的部分水田因为劳动力不足,被白白抛荒了,他感到很是心疼。2015年初,在老朋友周耀京的邀请下,他牵头成立了赫山区万盛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岳家桥镇流转了500多水田,开始了“种禾佬”的经历。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农田也从不亏待勤劳者。得益于8年的种子推广经验,合作社第一年流转的500多亩农田就实现了丰收,盈利10多万元。符建平一炮打响,“种田能手”的新名头就这样在岳家桥镇一带叫开了。越来越多的人申请加入合作社,流转农田面积也由最初的500多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000余亩。合作社成员也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935人。2019年,合作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资金就有40多万元,发放工资20多万元。堤卡子村的贫困户何小毛感慨:“跟着符建平,有活干、有赚头、有奔头!”
“种田不光要勤快,还要讲究科学。”符建平这样说,“我们合作社都是选用优质稻品种,通过稻油、稻肥轮作,田间打生石灰,施有机肥,采用绿色防控病虫害,种出来的稻谷卖价高,打出来的米和菜籽油都好吃。”
符建平手抓一把油菜籽,笑得很开心。
有了好粮好油打底,合作社发展的步伐更快更广阔。2019年合作社注册了“岳来岳好”商标;2020年又添置了一台榨油机和一台米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起了电商平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他本人也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赫山区劳动模范”。
“今年又会是丰收年!”再次谈起种田,符建平仍有说不尽的话。他这样解释:“我数了一下,今年每穗平均粒数约是120粒,比去年的105粒多出了15粒。如果不出意外,预计今年每亩水田的早稻产量就比往年增产50斤!”这位“种田能手”眼里充满着对未来丰收的憧憬。
来源:红网
作者:姚巍 曹婷 王新凤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06/15/737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