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会的“风口”,时代的潮涌。红网益阳站、赫山区融媒体中心与您相约“二十大时光”,在田间、街角,读报告、谈发展。以“赫山十六章”,微观“中国式现代化”。
黄匡(左一)将竹筷进行包装。
红网时刻记者 刘慧婷 田伶 见习记者 孙欣玮 赫山融媒体记者 皮尉人 通讯员 张勇 张思进 益阳报道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对于这一点,作为赫山区泥江口镇“最早自主淘到美元的能人”之一的黄匡深有感触。
在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这里共有山林面积12万多亩,其中竹林面积8万多亩,境内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就兴起了一股“竹产业”发展热潮。2003年,黄匡也赶着热潮,放弃了跑竹制品运输的工作,凭运输时学到的经验,在当地开了家竹筷生产小作坊。
整齐的堆放好收购来的竹筷原材料。
对于刚创业的黄匡来说,销售渠道一直是最苦恼的事情。“已经走上这条路了,资金和精力都搭上去了,临时打退堂鼓也来不及了。”黄匡表示。2011年,凭借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加持朋友的帮助,最后踏上了外贸的这条路子。在收益得到明显的提高后,黄匡又将心思放到生产线的升级上,投资了上百万元的机械设施,将小作坊扩大为了大厂房,生意一路顺风顺水。2012年又迎来重大利好,国家放开政策,生产企业可自主出口。他抓住机遇,开拓电商平台,生意越发红火,将产品卖向了全世界。2019年,随着益阳海关的成立,益阳企业出口更加便利,泥江口镇的竹产业再次实现飞跃发展。
现在,黄匡的企业里员工已超过百人,一季度出口创汇达200万美元。厂里人均月工资近5000元。“我在想办法筹建国际先进水准的无菌生产车间。”黄匡表示,这几年虽然大环境不好,但他对企业的发展并不担心。疫情严峻时,政府提供各种抗疫物资、还帮助减租减税帮助企业,益阳海关还推行无纸化申报、“7×24小时”预约查验等惠企措施, 2020年他的公司出口额竟然保持在往年同期水平。
已经打包好的竹筷。
在国内各大网络电商平台,泥江口竹筷连续多年霸占竹筷产品网销排名的第一名,此时的泥江口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竹筷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泥江口镇现有11家竹筷出口企业,一次性竹筷出口62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可以说泥江口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竹筷(一次性)生产基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竹筷之乡”。
2022年7月,以泥江口竹产业协会为注册人的“泥江口竹筷”集体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成功注册,而“赫山泥江口竹筷”地理标志产品也已启动申报,这标志着泥江口竹筷“制造”转向“创造”,将有力促进泥江口竹筷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总策划:夏艳辉 曾小颖
总监制:王乐丰
策划:向杰 李微 刘慧婷
设计:田伶
执行:孙欣玮 王新凤 何西超 郭轩 刘稀尉
特别鸣谢:八字哨镇 兰溪镇 金银山街道 会龙山街道 龙光桥街道 桃花仑街道 赫山街道 岳家桥镇 欧江岔镇 衡龙桥镇 沧水铺镇 泥江口镇 泉交河镇 新市渡镇 笔架山乡 龙岭工业园
红网益阳站 赫山区融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相关连接: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网格解群众难题 八字哨的“红色心”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沧水铺:路网建设让“乡村血脉”更通畅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新市渡镇:共享发展果实 让群众的笑容多起来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笔架山乡: 以大美生态另辟绿色发展蹊径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 慧婷 田 伶 孙欣玮 皮尉人 张勇 张思进
编辑:田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2/10/31/1199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