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会的“风口”,时代的潮涌。红网益阳站、赫山区融媒体中心与您相约“二十大时光”,在田间、街角,读报告、谈发展。以“赫山十六章”,微观“中国式现代化”。
种粮大户谭晓湖驾驶收割机正在抢收今年刚成熟的晚稻。
红网时刻 见习记者 孙欣玮 记者 刘慧婷 田伶 赫山融媒体记者 皮尉人 通讯员 胡磊 胡建科 益阳报道
进入晚稻收割季,赫山区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稻田金黄、稻谷飘香,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种粮大户谭晓湖正驾驶着收割机,抢收今年刚成熟的晚稻。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充满了信心。2022年初,谭晓湖从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了400多亩地,种植双季稻。“现在承租的农田都是成片成片的,无论是收割还是施肥都更好开展,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这多亏了镇上开展的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望向金黄色的稻田,谭晓湖心里美滋滋的。
谭晓湖查看水稻成长情况。
改革前,谭晓湖承包的200亩地年年亏损,手里的现代化农作机械因“越界”的问题,无法发挥到最大效益,作业时还会与邻居发生矛盾。直至2021年10月,泉交河镇在5个村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将农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将“越界化”的土地集中起来,划分项目后统一在网络上进行交易。
了解到这一政策,谭晓湖十分开心,因为他知道土地成片化的管理能够降低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不仅能让目前的经营面转亏为盈,还能盘活镇上的土地,提升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然而,改革之路的起步并没有像谭晓湖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土地数字化政策的出现对于村民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事物,是将土地“拱手让人”不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事物。
后期,谭晓湖持续推进政策解读和工作协调,希望把这条好政策推行下去。镇村两级干部联动合作,在70天内召开200余场屋场会,逐渐获得了村民的信任。
如今,村里人人可分享政策“红利”:在外工作的可以保障土地流转金和收益分红;想种田也可以在村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得到一份田间管理的工作。
谭晓湖与村民交谈水稻收割事宜。
“有位低保户村民是我这的土地管理者,他的丈夫是三级残疾,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只能靠自己种田获取微薄收入。自从政策推行后,他来我这工作,不仅工作稳定,平时还能学习不少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知识。”谭晓湖表示。
土地数字化“革”出的新路子解决了土地纠纷多、流转交易过程繁琐、机械化水平低、品种难以统一等难题,也让农村土地的生产经营真正实现集中连片,使经营主体成本降低,效益大大提高。2022年5月,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共签订4685份流转合同,2.38万亩水田由6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承租。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村土地数字化的改革,打破了土地的壁垒,重新焕发了沉睡的农田。
总策划:夏艳辉 曾小颖
总监制:王乐丰
策划:向杰 李微 刘慧婷
设计:田伶
执行:孙欣玮 王新凤 何西超 郭轩 刘稀尉
特别鸣谢:八字哨镇 兰溪镇 金银山街道 会龙山街道 龙光桥街道 桃花仑街道 赫山街道 岳家桥镇 欧江岔镇 衡龙桥镇 沧水铺镇 泥江口镇 泉交河镇 新市渡镇 笔架山乡 龙岭工业园
红网益阳站 赫山区融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相关连接: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网格解群众难题 八字哨的“红色心”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沧水铺:路网建设让“乡村血脉”更通畅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新市渡镇:共享发展果实 让群众的笑容多起来
二十大时光·赫山十六章 | 笔架山乡: 以大美生态另辟绿色发展蹊径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孙欣玮 刘 慧婷 田 伶 皮尉人 胡磊 胡建科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10/27/1198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