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看病润心走基层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冯晓玲 周云峰 陈尚彪 益阳报道
在祖国的新疆,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一团,“毛医生”受人尊敬。“毛医生”是谁?问题一出,当地职工群众立即热烈地给出了答案:“是毛主席家乡来的援疆医生。”
自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结合吐鲁番市和二二一团实际,湖南省一直把医疗援疆作为重要内容,经过援疆医生们的接续努力,“毛医生”已成为湖南医疗援疆的特色品牌。
2023年5月,4名来自湖南益阳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接过“接力棒”来到二二一团开展医疗援疆工作,他们心怀使命、肩负责任,认真当好“白衣天使”“兵团战士”和“援疆人才”三重角色,把“毛医生”这个温暖的称呼在群众心中刻画的更具体、更生动、更温暖。
义诊活动现场。
当好“白衣天使” 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当地群众家门口
无论是热浪袭人的炎炎夏日,还是寒气逼人的隆冬时节,每隔一段时间,益阳援疆医疗组的4名医生和二二一团职工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要组成医疗队,前往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亚尔果勒村,开展“红石榴·湖南援疆‘毛医生’医疗队”看病润心走基层活动,为当地群众免费义诊,提供各类医疗服务。
亚尔果勒村地处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之称的交河故城旁,是二二一团一连民族团结结对共建村,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很迫切。在今年8月的一次义诊活动中,尽管当天的气温高达40摄氏度,但听说“毛医生”要来义诊,近百名村民步行或乘车,早早来到村民服务中心,有序排队问诊。
今年72岁的村民努尔汗·托合提常年膝关节疼痛,造成行动不便,这天,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就诊。二二一团职工医院副院长、援疆医生夏天为他详细诊断,开出药方,并建议他尝试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诊疗结束后,努尔汗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湖南援疆医生真是‘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好”)。”
在义诊中,针对无法出门的群众,援疆医生们还上门送诊。村民祖丽胡玛尔·艾尼瓦尔患有疑难杂症,平时很少出门。援疆医生来到祖丽胡玛尔家中,为她测量血压、听诊把脉,并向其家人详细询问症状与病史,最终初步诊断她患有癫痫病,建议家人及时送她到医院治疗。
“每次来义诊,‘毛医生’不仅看病开方子,还从预防、治疗、保健等方面给村民们仔细叮嘱,看得出,他们不仅精湛,还真心为群众着想,大家都很喜欢他们。”亚尔果勒村“两委”开塞尔·阿西木介绍,在村里,凡是提起“毛医生”,村民们都竖大拇指。
不仅亚尔果勒村,在援疆的一年多时间里,每个月,“毛医生”医疗队都会前往艾丁湖镇、亚尔乡等地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和巡回义诊,科普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对于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他们都仔细检查、耐心诊断,精心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一年多时间里,援疆医生深入连队、社区、周边村庄以及南疆团场开展巡回义诊和健康宣讲15次,覆盖4000余人,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了各族职工群众家门口。
不负“白衣天使”的职责使命,是每一位援疆医生内心最重的责任,一年多时间里,4位援疆医生坚持投身临床一线,累计接诊病人2300余例,其中危重病例7例;累计开展B超检查5000多例,病理检验2000多例;实施各类手术74台,手术成功率100%。
援疆医生们上门送诊。
当好“援疆人才” 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生队伍”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面对援疆工作的“灵魂三问”,一批批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人才技能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生队伍”。
从二二一团职工医院人才发展需求出发,4名援疆医师与6名团场医院的医生结为“师徒”对子,通过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互学互鉴和师徒互助,努力培养和造就知识型、技能型、专业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二一团职工医院门诊科医生帕提古丽·吾甫尔和援疆医生肖彦自去年5月结成“师徒”对子以来,肖彦医生“手把手”为她传授各项医疗技术,一年多的实践,帕提古丽·吾甫尔成长很快,目前,已经是二二一团职工医院中医科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
“她‘手把手’地教我,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和宝贵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和成长帮助很大。”帕提古丽·吾甫尔说,一年时间不长,但肖老师给她带来的帮助、她们结下的友谊是永久的。
在“手把手”帮带的同时,援疆医生还开设专业讲座,促进团场医院医护人员整体能力提升。今年6月下旬,根据吐鲁番夏季腹部症状多发的现状,以《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思维》为题,援疆医生夏天讲述了急腹症的概述以及诊断方法,他还结合课件,对急腹症的手术案例视频进行了讲解。
二二一团职工医院医生热孜瓦阿依·乃吉木听完讲座后说:“这堂课干货满满,特别实用,我觉得收获很多。”
在发挥援疆人才自身优势的同时,益阳援疆医疗队还推动二二一团职工医院正式挂牌为益阳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援建指导医院,在院内增设中医科、开设中医诊室和中药房等对口帮扶特色科室,填补了受援医院中医药服务的空白。开诊以来,接诊患者超千人次。
二二一团职工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杨新云说:“在益阳援疆医疗队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在服务能力和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口腔科和中医馆已经成为我们医院的特色科室,老百姓就医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变好了、服务更优了、就医流程简化了。
职工群众感受到的变化真真切切,可他们不清楚的是,他们不只有身边的“毛医生”,在相隔3000多公里外的益阳,还有更多的“毛医生”为他们的健康守护。一年多时间里,益阳援疆医疗队多次通过“毛医生”网络工作室,与益阳各医院的专家团队开展网络会诊,让团场职工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我们后方医院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
开展“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
当好“兵团战士” 为团场发展付诸真情
一年多的援疆时光,益阳医疗援疆队的医生们却收获满满,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深刻感悟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也展现出了“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的湖湘性格。
夏天是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普外科主任,擅长胃肠道、肝脏腹腔镜手术,手稳刀快,在市第一中医医院号称“外科一把刀”,他在高昌区人民医院做疝气、甲状腺等手术时,外科医生争相观摩、学习,大家尊称他为“刀哥”;
来自益阳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肖彦,身板小,能耐大,团场职工群众有个头痛脑热,总是点名找她;
益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兼病理科主任祁新蕾援疆期间,以兵地融合医疗专家身份,每逢周三、周五都要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和高昌区人民医院帮助开展疑难病例阅片会诊;
常年一脸笑容的张美珍医师是益阳市资阳区妇幼保健院功能科主任,她作风严谨,超声信息把关严格、甄别仔细,为团场医院和吐鲁番地区各医院的临床一线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
一年多的援疆时光,对于每一位益阳援疆医生来说,都是珍贵的,他们兢兢业业,不负使命与责任,努力把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健康服务留在团场。
这一年,他们持续推动湖南医疗援疆“毛医生”特色品牌建设,争取计划外援疆资金10万元,建成首个“红石榴·毛医生”工作室,涵盖中医科、普外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多学科,搭建起两地医疗线上教学和远程会诊平台;这一年,他们坚持在团场推广“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惠及290余名职工群众;这一年,他们争取10万余元帮助团场医院更新医疗设备,改造提升了门诊手术室、口腔诊室、消毒供应室等科室,并新建了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职工医院医疗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这一年,他们定期到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和高昌区人民医院进行外科手术、中医、超声、病理等方面支援,并邀请地方医院援疆专家到团场开展诊疗服务,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学互助,放大了医疗援疆的综合效益,努力将吐鲁番地区兵地医疗协助体系打造成兵地医疗融合的标杆。
可一年时间毕竟很短,离别之际,他们内心有太多不舍、太多感慨、太多牵挂。
“一年时间虽短,但我们与团场的感情、对兵团的记忆,将延续至以后的每一天。”夏天说;
“兵团人为祖国守边疆,我们能有机会来为他们做一些服务,很荣幸。”肖彦说;
“一年的时间可以量化,但我们与兵团的感情无法量化,在兵团工作生活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祁新蕾说。
“在个人经历中,在兵团工作生活的这一年多时间,是平凡而又不凡的,它让我了解了祖国的边疆、忠诚的兵团,我将一生铭记‘兵团战士’的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尽最大努力为兵团、为兵团人多做贡献。”张美珍说。
一年时间太短,或许多年以后,他们个人的名字在这片土地上、在逐渐老去的人们的记忆里会逐渐模糊,但他们共同的名字“毛医生”,在这里、在人们心中不会模糊,湘疆两地的友谊也会在一批批“毛医生”的真诚付出中愈加深厚。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冯晓玲 周云峰 陈尚彪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5/98/1460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