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新发展阶段,如何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关键。为充分展现赫山区各乡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红网益阳站、赫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乡村振兴看赫山》系列报道,从镇、村两级探寻乡村振兴发展的赫山经验。
建新村荷塘摇曳如诗。
红网时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周鑫畅 益阳报道
金秋九月,走进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建新村,只见道路通畅有序、门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墙精美雅致……一阵阵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建新村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过典型示范、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推动村庄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文明“乡风”进农家
栋栋楼房整齐排列,乡间小道欢歌笑语,富民产业遍地开花……走进建新村,一幅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建新村党总支书记贺卫冬向记者介绍,精品水稻、茶油加工、特色果蔬、淡水鱼养殖等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闲暇时间就在广场上唱歌跳舞,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乡风正在变得更加文明,这是建新村村民们的共同感知。肉眼所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来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垃圾遍地的景象不再出现,村里处处清扫干净,还种上了观赏性的花草,美丽庭院随处可见,“三清一改”已经成为村民普遍的行为习惯。
“生活环境更美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说起现在的生活,正在路边散步的村民熊大爷满心喜悦。
不光是卫生习惯变好了,以往困扰村民的竞相办宴席的歪风,也刹了下去。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正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建新村文体活动中心是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喝不完的喜酒、送不完的人情、彩礼天价曾经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好了,这些旧习惯基本没有了,现在我们办喜事就是亲朋好友之间欢聚庆祝一下,开心比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可重要多了!”建新村村民李阿姨提起刚进门的儿媳妇就停不下来,连连夸赞媳妇懂事又能干,彩礼女方那边没提什么要求,婚宴也是简办,给自己减轻了不少压力。
近年来,新市渡镇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将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等理念宣传入脑、入心,建立健全“一约三会”,修订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弘扬孝道及尊老爱幼等内容,积极引导培育淳朴民风,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让移风易俗惠及百姓各家。
“生活是越过越好,前些年攀比成风,家家户户结婚办酒都是大操大办,注重仪式感和面子感,开支越来越大,迎亲动辄‘汽车长龙’,大品牌车队、迎亲队伍越长,越是被人津津乐道。如今大家观念都变了,家家户户都在比谁家的媳妇更勤俭持家,越来越多不讲排场的婚礼被人拿出来夸赞,还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旅行结婚来代替婚宴酒席。”建新村老支书提到这些年村里操办红白喜事的变化连连感叹。
优良“家风”代代传
近年来,新市渡镇以“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典型选树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在各村(社区)构筑“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宣传高地。油麻潭组村民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尊重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人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位于建新村的鸿泰养老院。
在建新村油麻潭组,还有一批良好家风的传承者,这些传承数代的家风,被后代们视为立身处世的精神财富。
油麻潭组现有41户72名村民,其中12名大学生,在外创业致富的有十户以上,自主创业3户,如在岳阳开上市公司的邹益南,在益阳总代理新中源瓷砖的田敏,在原电器公司的总经理田武,在华为公司任高管的周峥,当地种粮大户周仁康等,还有不少公职人员。家家户户都传承优良家风家训,遵循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孝亲敬老、邻里和睦、尊师重教。
建新村还在传承好家风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乡村更加文明、百姓更加幸福。
闲步建新村乡间小道,远方朦胧之处,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沿途坐落着一家家别致的农家院落。此刻,外出务工的人们已回到家中与家人共进晚餐,闲谈一天的趣事。吃饱喝足的村民们在文体活动中心一起闲聊散步。而那飘远的轻纱,又是谁家升起的炊烟?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周鑫畅
编辑:刘丽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8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