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安化,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站在乡村振兴新阶段,安化黑茶将如何高质量推进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来临之际,红网益阳站将视线对准安化重点产茶镇,了解当地的茶事盛景,探寻茶业兴镇的安化经验。
仙溪镇的芙岭朝云是湖南安化县历史名景,如今风车与茶园相得益彰。
洢水河流经仙溪镇全境。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摄影 谢亮 通讯员 龚英霞 益阳报道
“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 清朝道光年间,原籍湖南安化的两江总督陶澍曾作《芙蓉江竹枝词》,生动描述了当时安化县仙溪镇芙蓉山采制茶叶的景观。
仙溪镇位于湖南安化县东部腹地,境内层峦叠翠,美丽的洢水河流经全境。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仙溪镇优良的茶叶产地,安化县主要产茶区“两山、两溪、六洞”中的芙蓉山便坐落在此。
近年来,仙溪镇乘五彩湘茶发展东风,挖掘本地茶产业发展潜力,塑造“贡茶之乡”品牌影响力,让“芙蓉仙茶”再次畅销市场。
《保贡卷宗》。
贡茶之乡史有余香
仙溪镇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据《安化县志》《安化地名录》记载:“芙蓉山茶叶以清香著名,称芙蓉茶。”
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芙蓉仙茶”源于汉唐时期的传说,但芙蓉茶成为贡茶,则在宋代便有明文可查的记录。在宋代熊蕃所著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记载,安化奉圣的“芙蓉仙茶”名列贡茶榜首。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芙蓉山所产的“贡芽茶”,由里长直送京城(今南京);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钦点安化贡芽茶22斤,由仙溪、龙溪、九渡水、大桥四保原料秉制,史称“四保贡茶”。“每岁谷雨前,由里长监督采制,由县发价承领,向产户收购生叶,户首纳办,由县署工科经手纳送。”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694年),“旋令安化岁输贡茶,于芙蓉峰采摘谷雨茶,制成头贡细茶,年纳一百六十斤。” 清代广陵江昱在《潇湘听雨录》中记载:“湘中产茶,不一其地……邑土产推此为第一,盖缘芙蓉山有仙茶,故名益著。”
上世纪仙溪镇制茶景象。
至上世纪60年代,仙溪镇依然是茶叶主产区,据老茶人向远幸回忆,当时的仙溪镇满山都是茶园,每个生产队都有茶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茶。
作为名副其实的贡茶之乡,新世纪茶叶市场复苏后,仙溪镇再次拾起这块饱含历史余香的招牌,大力发展茶产业,今已有规模茶园25000余亩,大小茶企35家,年产茶1008余吨,产值超1.2亿元,并有多款茶产品获业内奖项。
今年4月,一年一度的安化黑茶开园节便在芙蓉山举办,但据当地茶企介绍,每年开园前,各个茶园的茶叶便已被上海、广东、新疆等全国各地的茶友预订一空。
条块式标准化茶园。
政府引导标准先行
到上世纪90年代,茶叶市场低迷,加之退耕还林盛行,仙溪镇大量的茶园成为树林。到2007年时已只剩千余亩老茶园。
“我们连茶树根都挖了,哪里还想做茶哦。”芙蓉村村民屈久瑛回忆起2010年时村里人说的话,感慨茶行业的兴衰变迁。
2010年,为了发动村里人种茶,屈久瑛和丈夫潘亦可自掏腰包,邀请110户村民参加《茶叶300句》讲座,吹响了芙蓉村发展培植茶园的号角。如今芙蓉村家家户户种茶,芙蓉山上已有茶园8000余亩。
2010年到2016年期间,仙溪镇每年茶园新增面积千余亩。为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全程参与了这一过程。
“从茶园的选址、茶树的品种到生态培管、茶叶的采摘等等,我们都有个标准,茶园建成后我们再组织专业队伍验收,验收通过的还有补助。”仙溪镇茶叶办主任姚喜群介绍。
“关于开垦新茶园我们有很多要求,一个是要检测土壤,得适合种茶;二是种植标准,我们以往山上种茶是开梯土,但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既容易长杂草,还容易在汛期水土流失,所以改为了条块式茶园;三是一律不允许使用农药,施肥也以有机肥为主。”
生态茶园。
几年下来,人工除草、施有机肥俨然成了当地茶农的习惯,到2020年,仙溪镇取得有机茶园认证的已有5000余亩,各处规规整整的山坡茶园已是仙溪镇一景。
不仅是茶园生态化,茶企的生产政府也要“扶”一手,对新增现代化加工线的茶企予以补助,引导企业制茶工艺和流程逐渐标准化、清洁化。“比如装黑毛茶的袋子,我们就只允许用布制袋子,环保、卫生。茶是食品,我们要求企业从茶树到成品产出是不能落地的。” 姚喜群说。
仙溪镇的茶企、茶园发展至2016年便在规模上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加强引导茶企茶农往精处走,每年邀请专家、技术员来进行培训,涵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流程,今年还新增了销售培训。
根据仙溪镇规划,计划投资115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将淹没部分茶园,届时整个芙蓉山将朝着A级景区发展。仙溪镇党委书记贺磊说:“仙溪的茶在规模上已经覆盖了大多数村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强质量把控和创新,让‘贡茶之乡’‘仙茶之源’的牌子越擦越亮,走高端精品路线。”
切成小块售卖的黑砖茶。
芙蓉仙茶新在其艺
熟悉安化黑茶的可能都知道“喝老茶陈新茶”这一传统,但仙溪镇的各家茶企正尝试打破它。虽是贡茶之乡,但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仙溪镇各个茶企守正创新,让“仙茶”再次走出芙蓉山。
“这个传统对企业的库存压力太大了。”亦神茶业董事长潘亦可说,“而且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我们芙蓉山茶叶的特色。”
芙蓉山茶叶香气高、甜度好、滋味浓,是久经历史验证的特色,故而及其适合做绿茶、红茶,以往的“贡茶”也多是选用芽尖。但黑茶的工艺特点决定了这些特色需要陈放后才能呈现,对新茶的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
2016年,潘亦可在安化黑茶的固定工艺流程中,增加了萎凋,以此增加茶的甜度和茶汤亮色。萎凋是常用于红茶、白茶等茶类的工艺,传统安化黑茶制茶流程中没有这一程序。无独有偶,身为“四保贡茶”传承人的仙溪保茶业向凤龙,也在这年选择了增加萎凋工序。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新茶更好喝。”向凤龙说。
因为工艺流程的改动,仙溪镇卖新茶的销量比老茶更高,从茶叶到成品售卖的周转速率也较安化黑茶行业整体要快,成了当地在安化黑茶各大产区中别具一格的特色。
不仅是卖新茶,将黑砖茶、千两茶等紧压茶切割成小块再包装贩卖,也从仙溪镇开始流行。
紧压茶不便携带,也不便冲泡,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潘亦可率先尝试售卖小茶块,市场反响极佳,这一新式包装逐渐成为安化黑茶的主流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谢亮 龚英霞
编辑:刘丽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9/24/1019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