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村的扶贫制衣车间。
安装在建玲公司的电锅炉。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黄冶 曾骏 益阳报道
今天的金湖村,水泥路旁灯成排,文化广场人声鼎沸。
很难想象,金湖村曾是安化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它的破败模样,已如被消耗的电一去不返,就如安化的贫困县帽子,正在茶香里慢慢摘去。在安化脱贫的攻坚战里,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始终在一线,为电冲锋,以电护航。
曾在山区农村待过的,多有过对电压不稳、不够的担心。这种担心,在贫困村尤甚。
金湖村全村曾仅有3台变压器,要供500户、1900人用电。整个下午到晚上睡觉前,用电都是问题。64岁的曾后传回忆起几年前,“我开着灯,孙子在灯下面看不清字,买了红薯粉机,也要等村里人都睡了才能用。”
电饭煲煮不熟饭,电风扇叶片要靠手拨,群众的生活用电尚无法保证,谈何建设,如何脱贫?
发展一途,电力先行。有了电,才有后续的基础建设,才有产业发展。
李强是国网益阳供电公司的扶贫队队长,他刚来金湖村时,2公里的进村路他花了半小时。晚上出门,他得打着灯,“只闻犬吠不见狗影啊,出了门就是一抹黑。”没有电的保障,山村与现代文明似乎脱了节,没有路灯,家电用不了,大功率的生产型机械更不用说,“群众不敢用,原有线路带不动,怕起火。”
电网,关系着群众生活质量,关系着农业生产水平,电网可靠,才有繁荣。
目前,国网安化供电公司已完成130个扶贫村的电网改造工程,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11%、99.25%,供电半径缩短6成,户均配变容量增加6成。意味着家家户户均可使用小型的自动化生产机械,譬如安化常见的制茶机,譬如金湖村常用的中药材炮制机械。
有了电,再扩宽路,再建集中住房,再建生产车间。金湖村现有一个扶贫制衣车间,可供30人在家门口就业。每到晚上,文化广场上便聚满了人,打球的、健身的、跳舞的,贫困山村的人们,也有了文体生活。
4年时间,贫困户从81户缩减至5户,300人脱贫,曾经的贫困村村长终于有了底气喊出:“我们要招商引资!”
金湖村,只是安化电力扶贫的一个缩影。安化的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
无论是顶梁柱的茶产业,还是其他的工农业,都为安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而电,是关键。
国网安化供电公司不断完善产茶区域、工业集中地等区域的电网结构,逐年增强供电能力,保障产业迅猛发展。近五年来,安化县电网累计投入4.5亿元,占了益阳近三分之一,全县150家上规模黑茶加工企业、200多家配套营销加工企业全部实现电气化。电气化,除了更高效,还更清洁卫生。
建玲公司便是因国网安化供电公司受益良多的企业之一。完成电气化改造,使用电力生产后,茯砖茶最重要的金花品质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过去8个人1天的工作量现在仅需要3个人花费6小时。供电公司提供的停电预警,每年能为建玲公司预防300万的损失,子母变压器的使用,可为建玲公司减少近20万的电费开支。
按供电公司专业人员的预测,目前的电网已可满足今后5~8年的群众需求,他们下一步便是继续改造非贫困村的电网。
从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到企业工厂的大生产,产业逐渐成长,用电逐渐增加,经济飞速增长,生活日新月异。现在的安化,已符合贫困县摘帽程序和标准,退出了贫困县行列。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刘慧婷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19/04/16/532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