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赫山区:秸秆有“出路” “禁烧”有抓手

111.marked.jpg

一台台载满水稻秸秆的拖拉机正有序卸货。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益阳讯(通讯员 李成刚 陈丽妮)“以前收完稻子,稻草堆在田里不知道怎么处理,更不能焚烧。现在好了,把稻草全部拉到一体化收储中心,既解决了困扰我们农民的难题,而且拉过去就能换钱。”10月14日,赫山区衡龙桥镇衡龙桥村村民杨俊楼驾驶着拖拉机,将自家的5亩多一季稻稻草送到了15公里外的沧水铺镇市区一体化收储中心,以每吨280元的价格出售给收储中心的益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55.marked.jpg

收储中心一角。

走进市区一体化收储中心,场外一台台载满水稻秸秆的拖拉机经过称重后有序卸货;场内加工设备机器轰鸣,水稻秸秆经粉碎、筛杂、压实、捆扎,瞬间变身成一个个整齐的“草方包”,作为饲料草销云贵地区。“我们从10月初正式投入生产以来,每天可以加工200吨的饲料草,目前的话稻草是供不应求。”益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战兵介绍,公司通过与辖区内各乡镇村、种粮大户签订秸秆回收合同,主动上门服务,消除农户“秸秆难运输、没人收”的顾虑。曾经让人头疼的秸秆,如今成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 “香饽饽”。

2222.marked.jpg

场内加工设备机器轰鸣。

赫山是农业大县,2025年中晚稻面积53.77万亩,理论产生秸秆量20万吨,预计秸秆离田量8万吨左右。今年以来,赫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关要求,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引入近2000万社会资本,建成年收储和加工能力5万吨的市区一体化收储中心,形成了3个产业化回收企业+46个村级收储点的全覆盖收储运体系,具备10万吨以上处理能力。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秸秆田间堆积问题,促进秸秆多元化利用,真正将秸秆变废为宝。还有效杜绝了秸秆焚烧污染,更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筑牢了坚实基础。

676765.marked.jpg

水稻秸秆经粉碎、筛杂、压实、捆扎,瞬间变身成一个个整齐的“草方包”。

与此同时,赫山区还出台了《赫山区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区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包丘块的秸秆综合利用四级包联机制,将秸秆离田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探索实行“一镇一策”,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一丘一策”,确保所有秸秆去向可知可控,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引导农户“不敢烧、不愿烧、不想烧”。统筹资金1500万元支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结合市级政策,出台了收储中心建设、农机装备配备、处置利用、“一镇一策”、先进单位等五大奖补政策,支持乡镇“一镇一策”秸秆综合利用。优化农机配备,健全收储体系,在现有46台离田打捆机的基础上,按照每台5000亩作业面积的标准,引导收储主体购置和添置秸秆离田打捆机械,确保全区再添置60台左右,实现秸秆离田打捆机械全域覆盖。

“下阶段,我们将聚焦两个目标:一是中晚稻收割期间,守住全域禁烧底线;二是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中晚稻秸秆离田利用率35%以上。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赫山区农业农村局资源保护与利用股股长徐军辉表示。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李成刚 陈丽妮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422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