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仪式。
红网时刻 记者 曲澜 赵佳妮 益阳报道
这个春节假期,在益阳,与哪吒一样火爆的“顶流”当属明清古巷。
微博截图。
抖音热榜截图。
“微博、微信平台形成‘千年银城益阳烟火明清古巷’‘益阳明清古巷开街啦’等多个话题;抖音平台‘益阳明清古巷’播放量以亿计。”
来自华声在线舆情监控平台的数据则显示:自2025年1月18日0时至2025年2月10日16时45分期间,全网关于“益阳明清古巷”相关词条20507条,其中短视频声量最大,为17084条。益阳文旅新地标明清古巷一夜之间晋升网红打卡点,火爆出圈。
这座承载着益阳百年商埠记忆的古巷,经过历时三年的保护性开发,以崭新的姿态重现昔日繁华,为益阳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
古巷新生,再现百年商埠繁华
古巷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商铺林立,游人如织。老字号店铺、传统手工艺作坊、特色小吃摊点等重现古巷昔日繁华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年代。
明清古巷夜景航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明清古巷在光影交织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古建筑为载体,运用现代灯光技术,打造出“龙腾盛世”“花开富贵”“福满人间”等主题灯光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灯光秀不仅点亮了古城的夜晚,也点燃了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热情,古巷内的商铺、餐馆生意火爆,文旅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商户如“东边湾甜酒”门店日均营业额超2万元;小摊位如“云朵舒芙蕾”,不到3平方米,经营舒芙蕾、烤肠、炸串等多种小吃。“20天时间里,仅舒芙蕾和烤肠2项,进账5万多元。”摊主芳芳说。
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明清古巷的开街,是益阳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古巷以“明清商埠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益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即:以古巷主街为轴,串联起南北两个历史文化展示带,形成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和商业服务区三大功能区。
明清古巷。
古巷内,游客可以参观益阳历史文化展览馆,了解益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可以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可以品尝益阳特色小吃,品味舌尖上的乡愁;还可以欣赏民俗表演,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龙王”争霸赛。
百龙巡游。
春节期间,明清古巷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花鼓戏、皮影戏、剪纸、糖画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巷还推出了非遗体验项目,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剪纸、糖画,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让非遗在互动中传承和发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洞庭木雕”第四代传承人王庆云春节期间都没休息:“不愿远道而来看非遗的客人扑空。”迎风桥镇需100多人舞起来的150多米“龙王”也来了,不谈出场费、不论路途远,只为给游客助兴……
经济赋能,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明清古巷灯会。
明清古巷的开街,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益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共享文旅发展成果,资阳区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
包括发放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优惠、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等,有效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也让市民和游客真切感受到了文旅发展带来的实惠。
古巷的开放运营,预计将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城市消费升级。
皮影戏。
同时,古巷也将成为益阳招商引资的新名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益阳,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清古巷总体定位为沉浸式IP体验街区,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客厅,形成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文化博物馆。”益阳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俊伟在1月18日的开街仪式上介绍,明清古巷项目在开发中,对益阳历史文化、资江水运文化、风土人情、省市非遗进行了现代性解读,推出了更多符合年轻人喜爱的新业态、新场景、新营销,让益阳历史“活”起来、“火”起来。
魔术表演。
资阳区则在“链”上做起了文章。资阳区委书记付振南在开街试运营启动式上谈到,资阳将以明清古巷项目为新起点,强化全域资源整合、运营联动,通过“旅游+文化、美食、非遗”等方式,整合桥北步行街、资江西路大码头记忆等文旅项目,使游客“引得来”“玩得好”“留得住”,全力推进资阳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明清古巷的开街,只是益阳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益阳市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项目,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益阳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澜澜 佳妮
编辑:赵佳妮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6/59/1470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