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潭镇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罗彬城 蒋雯倩 益阳报道
秋收时节,桃江县武潭镇的田野间满是丰收的图景:金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田间地头不见了焚烧秸秆的呛人浓烟,这得益于该镇创新推行的“一村一策、挂图作战”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为破解秸秆处理难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探索出了新路径。
秸秆如何处理曾是困扰该镇农业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就地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今年,武潭镇转变工作思路,变“一刀切”为“精准滴灌”,深入调研各村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农户意愿,为每一个村(社区)量身定制出秸秆综合利用方案。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或缺。嵩辉科技作为武潭镇的龙头企业,以秸秆为燃料,自投产运营以来累计收储秸秆达6.31万吨,预计2025年将收购3.8万吨,为全镇秸秆提供稳定的收集、储运和消纳渠道,以产业化思维推动秸秆“变废为宝”。
走进武潭镇各田间地头,一幅幅清晰明了的“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格外醒目。“有了这张图,就像有了作战地图,全镇秸秆的‘家底’在哪、怎么‘消化’、谁负责、进度如何,清清楚楚,调度起来心里有底,推进起来更有方向,效率大大提高。”该镇相关负责人指着作战图介绍道。
截至目前,武潭镇“秸秆综合利用作战图”已精准覆盖到22个村(社区)的每块田块。同时,全镇依托6个秸秆综合利用服务主体发挥引领作用,并制定鼓励性的奖补方案,推动片区内共享技术、共用设备,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高效推进秸秆打捆离田作业,预计可增收近100万元。
下一步,武潭镇将继续“一村一策、挂图作战” 模式,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让曾经的 “农业废弃物”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绿色宝藏”,为乡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罗彬城 蒋雯倩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3/57/1527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