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益阳讯(通讯员 薛海东)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如何将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转化为群众可感知、愿参与的生动实践?在桃江县委组织部、共青团桃江县委的指导下,近日,一支由桃江选调生组成的“竹梦青声”宣讲团,给出了自己的实践答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门口的那条路在三年前是什么样的吗?”在武潭镇中学的教室里,选调生张晓峥指着窗外的马路,向讲台下的学生们发问。这一幕,是“竹梦青声”宣讲团精准定位宣讲对象、创新设置宣讲内容的生动缩影。
活动合影。
宣讲如何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打破围墙,精准抵达。宣讲团秉持“对象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内容就讲什么”的理念。
在武潭镇中学,宣讲团联合湖南师范大学实践团,打造“红色论坛 + 微党课”组合课堂。宣讲员讲述革命先辈事迹,结合桃江夏思痛等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实践,让青少年感受红色传承与振兴脉搏,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八一小学里,宣讲团携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支教团,选调生蒋雯倩以“我的成长之路”为引,用乡村振兴实践小故事,讲家乡变化、竹产业发展,解答“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让“乡村振兴”可触可感。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原来我们吃的米、走的路,是这样一点点变好的呀!”
活动合影。
在莲花坪村,选调生杨夏结合该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改革发展实践,围绕“三长制引领乡村振兴”,用“美丽农民”防汛抗旱、参与文旅融合的事例,让党课内容与村民的切身利益和村庄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让村民对“党建引领发展”有了最直观的理解。一位老党员感慨:“莫球、莫剑雄等‘三长’在咱们村确实做了很多贡献,我们现在的美丽乡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党员就该像他们一样为村里多干实事!”
“竹梦青声”宣讲团从最初仅由一名选调生录制微党课视频起步,如今足迹覆盖4000余名群众。他们以“青声”传“党音”,用“乡音”解政策,借“身边事”讲“大道理”,这青春之声,正汇聚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绘就乡村振兴蓝图的蓬勃力量。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薛海东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1/52/1513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