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杨伟奇 姜琳 谌武 益阳报道
在南县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常能听到老百姓念叨:“现在办事啊,真不一样了!”这变化,就藏在“南事一起办”“南事我来办”“南事我领办”这“三南”特色工作法里,它早已不是纸上的理念,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民生实事、发展要事,写在了政务公开的清单里,映在了新闻报道的镜头中,更是记在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和防溺水安全教育。
“南事一起办”众人拾柴 办出南县的民生温度
“南事一起办”志愿服务平台,早已成了南县人身边的“暖心窝”。平台上既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也有带着手艺来帮忙的街坊邻居,更有红邻骑手、蓝天救援队这样的专业力量加入,大家凑在一起,帮着解决那些“不大不小却堵心”的事儿,让互助的暖流在城乡角落流淌。
在县城的社区里,“南事一起办”志愿服务平台成了“邻里粘合剂”。南洲镇东红社区的独居老人李娭毑,腿脚不便没法去医院做体检。社区通过“南事一起办”平台发起“陪诊志愿服务”,退休护士王姐第一个报名,每周三上午推着轮椅带李娭毑去社区医院,量血压、取药,还顺带帮老人买些蔬菜水果。
专业力量的加入,更让“南事一起办”有了“硬核”温度。南县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常年在平台上“待命”,把专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年暑假,浪拔湖镇的家长们在平台上集中反映“孩子放假没人管,怕去河边玩水”,蓝天救援队立刻响应,联合镇里在“南事一起办”平台发起“防溺水安全课堂”。队员们带着救生衣、模拟泳池道具,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讲,教孩子们识别危险水域、演示自救方法,还现场演示了无人机搜救,200多个孩子学得认真,家长们也放下了心。“不光救急,更要防患,平台让我们的专业能精准对接老百姓的需求。”蓝天救援队队长赵小锋说。
如今,南县“南事一起办”志愿服务平台上,服务清单越列越长:红邻骑手的“即时帮”、蓝天救援队的“安全护”、退休师傅的“老手艺”、大学生的“课业辅”……从田间地头的抢收助农,到社区邻里的日常帮衬,从专业队伍的精准服务,到普通人的举手之劳,大家凑在一起,把“堵心事”变成“暖心事”。居民们常说:“这平台就像个大家庭,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南事我来办”主动跑腿 让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
在南县,“南事我来办”不是被动等待的“任务清单”,而是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带着温度的“行动指南”。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到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我来办”的身影总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出现,用“向前一步”的主动,把服务送到心坎上。
翻开南县政务大厅服务中心的“代办服务台账”,“南事我来办”的效率清晰可见。针对渔民退捕上岸后的生计问题,县人社局推出“渔民就业代办”服务,安排专人对接每一户退捕家庭。2023年,华阁镇渔民刘建明想申请“退捕渔民创业补贴”,但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填电子表格。镇里的“代办员”李娟主动上门,带着他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用“渔民专属绿色通道”帮他提交材料,全程跟进审批进度。“从提交申请到拿到2万元补贴,刘建明没跑一次县城,全靠代办员‘跑腿’”,如今他用补贴开起了水产干货店,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
在企业服务领域,“南事我来办”的速度被写进了“优化营商环境成绩单”。2024年初,南县经开区引进的湖南南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要建稻米深加工生产线,需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园区“帮代办专班”根据政务公开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提前介入指导,协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开展“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区域评估、告知承诺”等服务模式,将原本法定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3天就完成了所有手续。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拿地到开工,全程有人帮着对接,这效率让我们对在南县发展更有信心。”
从“群众找服务”到“服务找群众”,从“按流程办”到“想着办、盯着办”,“南事我来办”在南县大地上写下了无数温暖的注脚。这些奔波的身影、贴心的举动,不仅解决了一件件具体的事,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在南县,总有一群人在为他们的幸福“主动跑腿”。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南事我领办”爱心领航 让慈善暖流浸润南县大地
在南县,“南事我领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行动。南县“90后”年轻小伙曹酌中通过“南事我领办”平台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的贫困学子已达24名,不仅承担学费,还定期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像亲人一样操心他们的成长。“这些孩子缺的不只是钱,更是被惦记的温暖。”曹酌中的话道出了许多“领办人”的心声。如今,全县已有200多名像他这样的“爱心领航员”,形成了“一对一结对”“企业包村”“乡贤反哺”等多元领办模式。
宁波萌恒工贸有限公司情系桑梓,先后捐赠400万元深耕“南事”帮扶。在中鱼口镇艳洲村,这笔爱心款化作美丽乡村建设的“加速剂”,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公共设施升级让村庄焕新颜;在中鱼口镇敬老院,爱心温暖着每一位特困老人,添置的康复器材让晚年生活更舒心;在中鱼口游港中学和光明完小,“奖教助学”基金点亮希望,不仅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撑起求学梦,更激励着教师队伍深耕讲台,让乡村教育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如今,“南事我领办”已形成“群众点单、爱心人士领单、社会评单”的闭环机制,累计募集慈善资金超4500万元,实施助老、助学、乡村振兴、公益建设等领办项目189个,让“南事我领办”成为南县传递爱心、凝聚善意的鲜明标识。正如一位参与领办的乡贤所说:“能为家乡的事出份力,看着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从政务公开的“实事清单”到新闻报道的“民生镜头”,再到乡亲们的“心里话儿”,南县“三南”特色工作法的每一步实践都清晰可溯。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证明:“一起办”聚起了民心,“我来办”贴近了民意,“我领办”破解了民忧,这就是南县最有说服力的“民生答卷”。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杨伟奇 姜琳 谌武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941/54/1511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