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诚信之星|陈克明:用心经营“面面”俱到

1.marked.png

陈克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红网时刻 记者 曲澜 益阳报道

口感顺滑劲道,点缀葱花增味,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足以唤醒许多国人记忆中关于家与温暖的味道。

中国是面食大国,尤其对面条十分喜爱。而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洞庭湖畔,鱼米之乡,一个不生产小麦的地方,有一家企业一年生产的面条能让14亿中国人每人吃上两碗。

它就是中国最大的面条企业,陈克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陈克明”面条以及消费者对面条的不断回购是公司成绩的最好作证。

如何让一碗面条闯荡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陈克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陈克明的秘籍便是“诚信”两个字。

牢记初心诚信经营

陈克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明食品”)从推着板车叫卖面条的小摊贩起家,靠着“讲诚信、重品质、懂感恩”积累起来的口碑,一步步打造成为“挂面王国”。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2023年“诚信之星”,克明食品作为湖南唯一企业代表入选。

四十年前的1984年,陈克明靠着手摇面条机开办了一个面条小作坊。

那个时候,陈克明就承诺:出售的面条,如果出现断条、糊汤、有杂质,都可以退换。

“包退包换、保质保量”,成了陈克明最早的广告词。

因为陈克明的信誉和口碑,前来购买面条的人越来越多。1988年,曾经沿街叫卖的陈克明已经拥有了两间厂房。此时,中国的挂面市场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一些商家为了提升挂面的品相纷纷加入增白剂。

在盈利和安全之间,陈克明毅然地选择了后者。陈克明的立场十分坚定,他始终牢记自己要为消费者制作美味又健康的面条这一初心,“我要讲诚信,好汉做事好汉当,我自己就以我自己的名字“陈克明面条”命名,我承担一切责任。”

1996年,陈克明用一纸协议规定,克明面条不得使用增白剂,而国家正式公布禁用增白剂的时间是2011年。

为了让消费者吃上一碗“放心面条”,这陈克明一决定,比国家规定整整提前15年。

保质保量做大做强

在克明食品,保质保量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与细节上,可谓由内到外都收到了关注。为消除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公司斥资500万元,在全国最早研发不含荧光粉的包装纸。

产品质量高,市场需求大,克明食品逐渐做大做强。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后,公司开始更加严格的标准化生产。

在克明食品生产车间,挂面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按照GMP(良好生产规范)及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标准要求,环环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克明食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模式,与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关系,成立湖南省振华食品检测研究院,聘请国内外知名食品专家、教授作为常年技术顾问,把控产品质量。

做“放心面条”,四十年如一日。秉持重品质、讲诚信的理念,克明食品的生意做得红火,做成中国主营挂面第一家上市企业。

诚实守信与人为善

成立40年来,克明食品在内部管理上,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全力保障员工福祉。

2007年,因企业发展过快、规模持续扩张,资金难免紧张。有老员工记得:“当时公司从银行借了100多万元来给员工发工资,很多员工知道后,都说要把钱退回去,借给公司发展。”

即使是2008年冬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克明食品面临巨大困难时,也没有裁员。“一个都不能少”,让公司上下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克明食品的雪中送炭,不仅仅暖了内部员工的心,更不断向社会散发能量。

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为支持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在沪居民生活需要,克明食品主动捐赠3000吨价值3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驰援上海。

经多方协调,克服货源配备、车辆调度、人员安排、交通管制等重重困难,最终,许多独居老人、失能老人、残障人士和一线医卫人员,吃上了一碗温暖的“克明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多年来,克明食品始终坚持诚信、勤勉、合作、感恩的价值理念,常怀利他之心,践行守护之责,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闪烁着温暖光芒的“诚信之星”。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编辑:唐莉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849/62/1394688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