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修复”正成为益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新的关键词。
那么,各地工作到底干得咋样?有没有按期如质完成上级下达的生态“修复”任务呢?
自4月1日起,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督导组,对全市自然资源领域落实2021年以来交办的生态环境问题情况开展了专项督导及“回头看”。
矿山治理 让“鬼见愁”变“万人迷”
“这里原来是一个历史遗留废弃石煤矿,天晴尘土飞扬,下雨污水横流,被当地人称之为‘鬼见愁’。”站在矿区护坡绿油油的草皮上,赫山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股长郭雪春记忆犹新。
赫山区石笋石煤矿治理前。
石笋矿区位于赫山区龙光桥街道办事处,曾先后有本地老板和外地客商来此开采石煤资源,在给当地群众带来就业机会和富足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当年粗放式的无序开采,不但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满目疮痍让人十分痛心。”
痛定思痛,赫山区委、区政府做出了“黑转绿”的决定。
“我区从2017年正式启动石煤矿山专项整治,通过对10家矿山实施关停并转,现成功清零。像原来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石笋矿区,现在修复成了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打卡地。”赫山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周卫国如是说。
赫山区石笋石煤矿治理后。
据了解,益阳市按照“自然复绿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工作方针和“一矿一策、分类实施”工作原则,对103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矿山生态修复面积81.4公顷,有效改善和恢复了矿区地质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国土修复 全要素助力生态立市
立足主职主责,聚焦生态文明,益阳市先后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全面推行田长制等重点工作出台政策文件,夯实“生态修复”工作基础。
为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本格局,各县市区高规格成立“三区三线”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市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规划图。
“在新一轮规划中,划定全市国土面积的22.42%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严格控制不低于2762.02平方公里,构建出全市‘一心一链、三片十一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和‘一核三片九带多点’生态修复格局。”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科科长张红艳介绍。
西南山区以雪峰山脉东端及其余脉带为核心,涉及安化县、桃江县2个行政区及赫山区部分区域,以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为导向,聚焦“山”“林”生态修复。现共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20公顷,提质改造林地420公顷,治理外来物种112.5公顷。
中部平原区以洞庭湖冲积平原为核心,涉及沅江市、南县、资阳区、大通湖区4个行政区及赫山区部分区域,以提升农用地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友好型农田为导向,现共完成建设生态友好型农田4140公顷,综合治理农田面源污染5970公顷。
东北湖区以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涉及沅江市、南县、资阳区、大通湖区4个行政区,重点提高防洪调蓄和湖泊水环境质量,聚焦“水”“湖”“草”生态修复。现共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622.15公顷,治理水环境11公顷,建设重要物种栖息地127.3公顷,修复河道岸线46.21千米。
目前,益阳市已将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自然资源系统的13项数据及生态环境、交通、气象等17个部门的管理数据纳入“一张图”平台,全要素助力生态益阳更好地发展。
建设生态友好型农田。
绿色发展 告别“杀鸡取卵”的短视
安化县是山区大县,也是矿业大县,鼎盛时期全县有煤矿273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黑金”等矿业收入占了全县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黄牙齿,弓背身,不用问,挖煤人。”民谣不仅仅是民谣,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曾经,这里层出不穷的地质灾害、比比皆是的矽肺病以及地下水流失等系列采矿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系数与幸福指数。
“过去那种以资源开采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创。我们宁肯苦一阵子,也不能让群众苦一辈子。”安化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卫方深有感触。
2015年始,安化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域范围内所有煤矿分步实施关停措施,并争取上级支持,启动对原煤源村等矿区的生态“修复”。目前,涉煤企业已全部实现停业停采。
如清塘镇的久泽坪村,曾经是国营益阳地区煤矿和十几家私营煤矿的所在地。长期的满负荷开采,导致地下坑道四通八达,水源流失,村民饮用水全靠“进口”,山上光秃秃不见一根树木。如今通过工程治理恢复,荒山披绿装,村民或移民搬迁,或就地发展红色旅游,实现旧貌换新颜。
大通湖生态修复典型经验获部媒专题推介。
近年来,益阳市秉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工作理念,始终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市域实际,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以实施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之路。
通过实施南洞庭湖、大通湖生态绿环湿地、农田及林地的生态修复工程,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稳步提升。目前,已记录到鸟类300余种,消失近30年的江豚重现南洞庭湖,麋鹿、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益山益水”。
“让全市人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呼吸得到清新空气,就是我们资规人开展生态修护工作的意义所在、使命所在。”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督导组负责人胡能灿指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高效转化路径,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资规动能。
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