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繁荣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村发展道路上,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红网益阳站、赫山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乡村振兴看赫山》系列报道,探索赫山区乡村赫赫扬扬的文化之光。
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
红网时刻 记者 曲澜 通讯员 丁洁冰 王晓明 益阳报道
走进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庄严肃立,卜豆壳生态农庄瓜果飘香,益阳市金家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耕地里农机轰隆……一派繁荣景象。
1924年,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从此,三湘大地点燃了农村党建的星星之火。
如今,这片流淌着浓厚红色基因的成为了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陈列馆、旅游区,红色事业名声远扬。
不仅如此,金家堤村还培育出了绿色农业产业,“一红一绿”相得益彰,奏响振兴强音。
纪念馆内的蜡像。
传精神 红色基因永流传
2004年,为纪念金家堤支部成立80周年,赫山区在其旧址南面辟地建起了纪念园、陈列馆和纪念碑。
2014年,又对纪念园进行提质改造,复原支部成立场景,塑造人物雕像、陈列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相关文物。
2016年,赫山区委受命修建“益阳党史馆”,并重修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增其旧制,辅以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创建时之场景,美化纪念园之环境,面貌是焕然一新。
走进金家堤支部陈列馆,便开始了回顾革命之路,重温红色经典篇章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份份尘封已久的档案,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艰难的年代,欧阳笛渔、欧阳泽等革命先辈让人肃然起敬。
讲解员谢曙冲谈到来参观纪念馆的人十分动容,“欧阳前辈的曾孙每年都会来纪念馆看看,纪念先人也学习精神。”村里人也都学习欧阳笛渔等前辈的信仰与责任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今天的金家堤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红色文化为村里带来了活动产业。
金家堤这片土地,见证了曾经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如今的日新月异。
目前,金家堤支部纪念园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集中展出金家堤支部发展历程及早期支部成员的相关史料,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益阳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益阳市红色旅游文化名片。
改乡风 齐心协力办大事
以文明促新风,传承先贤精神,金家堤最大的优势便在于,人往一处跑,劲儿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
2021年,金家堤村成为公墓建设试点,起初村里人的工作并不好做,想要改变多年的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风俗的更改,更涉及到文明的更新。
最终,共产党员吴冬阳带头签字,主动向村民们做工作,“不破不立,我们红色村就该有红色村的样子,别人村办不成的事,我们村要办成!发扬牺牲精神,红色就是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风水!”
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公墓建成后,村里至少能省出50亩耕地。土地集中连片了,农机更使得上劲,种地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大家“齐步走”,村里的事更好办,村里拓宽金竹公路,尽管沿途占了20多户农户的7亩地,但个个都全力支持。
金家堤村党总支书记孟辉介绍,“这条路加宽后,游客参观完陈列馆,沿着公路,可以直奔村里的卜豆壳生态农场、农家乐采摘、体验,也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益阳市卜豆壳生态农庄。
兴产业 红绿交融谱新章
传承红色血脉,做强致富产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金家堤村党支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瞄准市场实干巧干,对接红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依托红色资源,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红色文化释放出最大效益。
金家堤村盘活三个基地(旺府基地、风顺基地、卜豆壳生态农庄),发展绿色特供订单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入股农村合作社,通过入股金家堤卜豆壳生态农庄、建华水稻种植合作社、金家堤旅游开发公司等,入股金家堤人力资源服务部,入股金家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分红25万元。
益阳市卜豆壳生态农庄,上半年种油菜、辣椒、豆角等,下半年种吊瓜子,不仅农产品种类丰富,并且经营蔬菜深加工。加工后的“卜豆角”“卜辣椒”附加值提升好几倍,且深受市场欢迎。
除农产品种养外,搭乘该镇全域旅游的东风,卜豆壳农庄还承接旅游活动。旅行社将“金家堤三湘党建第一村—卜豆壳生态农庄—苦竹湖生态园”连线,组织乡村“一日游”,游客在八字哨镇就能体验到红色教育、田园采摘、休闲观光“一站式”优质旅游服务,整条路线旅游旺季可解决村内百余人就业问题。
孟辉说,“文化是底蕴、是灵魂,作为湖南农村党建发源地,金家堤将持续做活红文章,走好绿道路,基础设施做好,资源禀赋做活,旅游产业做火,努力绘就更火红的乡村新图景。”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丁洁冰 王晓明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847/56/1362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