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草作伴光伏“打伞” 大通湖的蟹塘里时时上“新”|我说“新质造”④

图片4.png

大通湖蟹农手举螃蟹,笑容满满。

红网时刻记者 赵佳妮 通讯员 康帅 益阳报道

都说大通湖的螃蟹好吃。那么大通湖的蟹塘里,能“玩”出多少新花样?

这里的螃蟹住在生态蟹塘,吃着青青水草,有些还有光伏板来遮阳(“渔光互补”生态蟹塘),“这样的条件,螃蟹当然好吃”。

9月25日,在2024年“益阳企业家日”政企座谈会上,湖南省食安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敏,对着在场的领导和企业家夸起了大通湖的螃蟹。

显然,唐敏说的不仅是“螃蟹好吃”,而是大通湖的蟹塘里如何时时“上新”,实现产业升级。

以大闸蟹为代表的生态水产养殖,是大通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水草+螃蟹”的生态养殖,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而“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协同增效,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绿色发展。

8月15日,2024年香港美食博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大通湖大闸蟹协会受邀参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大通湖的蟹农有个说法,“一只螃蟹背后,有三个大学(科研院所)”。“水草+”的生态模式,与武汉大学、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大通湖源头治理和农业生态转型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而在今年5月,大通湖区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培育的“大通湖1号”品种首次投苗下水,为大通湖打造全产业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闸蟹品系。

7月18日,澳门市政署来益阳市大通湖区考察调研大闸蟹出口养殖基地建设、养殖环境以及大闸蟹生产情况。

益阳大通湖是“中国河蟹之乡”,大通湖大闸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2019年开始,大通湖区引进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校农合作,大力发展“水草+大闸蟹”池塘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大闸蟹的路子。大闸蟹产业示范园负责人王秉昌介绍,他们实施“水草+大闸蟹”养殖模式,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养殖尾水监测系统等,制定了大通湖区大闸蟹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将亩产控制在75公斤左右,着力打造“生态蟹”“绿色蟹”。

2023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大通湖区斩获15个大奖,其中包括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两项最高荣誉奖。2023年,大通湖区大闸蟹养殖面积2.1万亩,养殖户37家,总产大闸蟹2000余吨。今年产量预计超去年。目前有大闸蟹出口资质企业4家,不仅供应全省及周边省市,还出口到香港、澳门、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赵佳妮 康帅

编辑:曲澜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843/69/1430685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