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8月19日,在全省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和推进美丽湖南建设专题研讨班上,市局党组书记、局长龚悟云代表益阳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益阳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耕地资源,2021年、2022年连续获省政府耕地保护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国考”首考,又交出满分“答卷”。
制度+宣传
在明责上发力 务实推进党政同责
高位抓实。益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市级出台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若干措施、耕地保护监督工作纪律“十不准”等制度性文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行动务实。组建专班下沉一线沉浸式帮扶,市局领导分区包片指导耕地恢复、“两非”整治等重点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推介,市委书记在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宣传扎实。“耕地保护第一课”在市委党校开讲,《益阳日报》开设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利用快板说唱、短视频、微电影等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意识。
创新+直播
在履责上用功 务实推进田长管田
全面推进“田长制”。以改革的手段,织密网格化全覆盖的耕保责任、组织体系,全市8395名“五级”田长常态化巡田。
积极探索“田长+”。在乡村开展“三长合一”“一巡三查”试点,形成南县“三长合一筑牢耕地保护防护网”、桃江县“创新建立乡镇自然资源常态化督导工作机制”工作案例,获评省耕地保护典范。
创新打造直播间。借助新媒体平台,组建“小益小阳田长制”直播间,宣传各地耕地保护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现已开播5期,被自然资源部肯定推介。
优化+严控
在尽责上见效 务实推进管控约束
布局从优。全面优化耕地和永农布局,置换不稳定耕地、坡耕地、污染耕地78.2万亩;足额带位置、精准带图斑落实411.7万亩耕地、365.1万亩永农保护任务。
管控从紧。积极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量入为出,引导各类项目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强对补充耕地项目全流程监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执法从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利剑”作用,市政府提级调度“三地两矿”,强力推进国家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通过违法问题“百日攻坚”“双零”行动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公开通报了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及时移送了一批重点问题线索。
指标+补偿
在担责上自警 务实推进耕地恢复
稳妥有序推进。不搞“运动式”“一刀切”,按先易后难、科学选址、合理评估、尊重民意抓工作,2022年恢复耕地3.57万亩,2023年恢复耕地3.65万亩。
科学统筹谋划。基于省级不再下达年度任务,益阳市根据当前责任目标缺口,综合研判,科学统筹,指导县市区正确看待形势,因地制宜引导能恢复的尽量恢复增加指标,无法恢复的实行经济补偿。
积极探索创新。探索建立耕地恢复的经济激励制度,给予一定经济补贴鼓励农户参与,谋求既能种粮,又能挣钱,还能保护的“三赢”。
“虽然益阳市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依然存在恢复耕地质量低、资金需求大、群众意愿不高、耕地流失现象突出等系列问题,保红线守底线的压力不降反增。”龚悟云表示,将认真落实此次座谈会议精神,杜绝“鸡飞狗跳”运动式的工作方法,破除“事事留痕”打卡式的工作作风,摈弃“灰头灰脸”压力式的工作形象,拿出更多更硬“长牙齿”措施,算好耕地保护的政治账、家底账、发展账、民生账、经济账、管理账,担当作为,扛牢扛实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来源: 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编辑:岳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