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白沙溪:茶香遍流九洲城|梅山茶话③

编者按:安化县大型企业访谈节目《梅山茶话》(第一季)于即日起在各大互联网平台首播。在这里,我们看茶人产茶、制茶、品茗黑茶,感受安化地道茶文化。何为茶?何以制茶?今天,我们就去安化县寻找答案。

微信图片_20231229200414.jpg

厂房内大师公坊。.marked.jpg

“大师公坊”白沙溪。

红网时刻 记者 唐莉 赵佳妮 刘慧婷 朱闻芩 通讯员 曹双喜 益阳报道

要探访安化县“老牌”黑茶厂,建厂84年的白沙溪当仁不让。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有),2007年改制重组股份公司,迄今已有84年悠久历史,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等为一体,是省级龙头企业,连续14年上榜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回味白沙溪84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幅黑茶巨著,亦是一路艰辛。

关内成列着见证84年历史的黑砖茶。.marked.jpg

馆内成列着见证过白沙溪84年发展历史的黑砖茶。

开端·筹办白沙溪茶厂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安化大山里的黑茶难以运输出去,当时安化有这样一句俗语“安化山里没有田,一件茶叶要吃半年。”哪怕是中国黑茶之乡,茶也运不出去,这是安化黑茶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深层问题。

1939年3月,时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的彭先泽至安化,筹设黑砖茶厂研制砖茶。通过在安化的调查考察,选定江南坪租赁德和庆记、德和俊记、德和云记茶行为厂,购置6台手摇螺旋式压砖机投入生产。这就是白沙溪茶厂的前身,于民族危难的战争硝烟中诞生,为国为民、实业报国,开创黑茶民族产业的先河。

从1952年开始,白沙溪茶厂组建专门研制机构,从陕西泾阳取水进行对比,通过严格的控温控湿,反复试验,终于在1953年生产出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从此,白沙溪茶厂打破了“离开了泾阳的技术、离开了泾阳的水、离开了泾阳的空气,就不可能制出茯砖茶”的技术瓶颈,结束了300余年相沿成习的“湖南产毛茶、陕西发花”的历史,实现茯砖茶“移地筑制”的神话。

白沙溪的建成,使安化成为了湖南紧压茶的发祥地,全国边销茶的摇篮,创造了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中国第一片花砖茶都在这里诞生。白沙溪还挖掘、传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早在1956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茶厂。

红色厂房是时间和岁月的记忆。.marked.jpg

红色厂房是时间和岁月的记忆。

当解放以后,白沙溪茶厂按制实行计划经济,定点生产、归口经营、计划调拨、保障供应,“无定不收价”。白沙溪在国家的保障和党委政府对产业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原来的全手工、到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到现在的智能化,才实现了非常大的飞跃。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体制有点赶不上市场的步伐,白沙溪开始出现了一些危机。“特别是90年代2000年初期,我们经历了这么10多年这样一个阶段。从2007年改制以后,状况才进行了改变。”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新安回忆道。

白沙溪改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拥有营销网点3000余家,产品畅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

“白沙溪84年的发展历程,能够发展成如此大的黑茶产业,走过来艰辛,也收获了很多。”刘新安说。

保留传承黑茶制作工艺。.marked.jpg

完整保留传承黑茶制作工艺。

发展·创造的背后是传承

自白沙溪改制以后,茶厂的生产建设得到了新的飞跃。“当时我们为追求品质,生产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5%的次品,而在通过继续改造以后,达到了万分之五,在生产质量得到保障,也评为了全国的优秀厂商。”刘新安说。

做到高品质,其一是传承。白沙溪茶厂作为安化黑茶非遗技艺传承保护单位、安化黑茶的工艺源头、黑茶标准起草鱼标准样制作单位以及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将安化黑茶制作的非遗技艺进行传承与发展,建立非遗传承保护生产基地。目前,国家、省、县级制茶师4人,认定千两茶、天尖茶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2人,技术人员160余人。

白沙溪对传统工艺传承是坚定的。1952年,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从民间作坊引进到白沙溪茶厂,才正式进行标准化和国有化的生产;1953年,白沙溪通过私人作坊将茯砖茶的制作工艺固定下来、稳定下来,生产了湖南的第一块茯砖茶……

红色厂房是时间和岁月的记忆。.marked.jpg

红色厂房是白沙溪时间和岁月的记忆。

2014年5月,以天尖茶为代表产品,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化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为该技艺保护单位。2016年5月,认定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10月,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湘尖茶(天尖、生尖、贡尖)制作技艺从作坊到茶厂,从茶农手工制作到规范标准化制作,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

通过三尖一花卷传承,稳定了白沙溪茶厂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非遗技艺是一个地域特色,是一种需要能工巧匠才能做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说,‘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刘新安表示。非遗技艺制作的产品,既是茶,更是茶文化的一个瑰宝,必须得到传承和发展。

创新·走上茶旅之路

资江之畔的安化县小淹镇就是白沙溪的厂址,享资水之秀美,纳山川之灵气。近年来,安化县,以旅助茶、以茶助旅,茶旅文融合发展。白沙溪按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打造“茶旅一体化”黑茶文化产业园,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工厂有这么好的环境,如果加上我们好的配套建设,就能够打造这样既是厂区,又是生产加工的景区的白沙溪。进入白沙溪的人看上去就两个字,舒服。”刘新安说。

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内,除了可以领略20世纪50年代老厂房建筑群外,还拥有黑茶博物馆、茶文化走廊、千两茶王塔、万里茶道起点、古树茶园、钧泽源有机茶园、非遗技艺馆、千两茶踩制场、50年代老厂房、沿江风光带等十大特色茶旅景点。

黑茶文化博物物馆。.marked.jpg

黑茶文化博物物馆。

黑茶长廊沿河堤而建,全长76米,仿风雨廊桥风格,红漆黛瓦,曲折廊回,廊内展示有安化黑茶历史人文故事和茶联茶诗,文化气息浓厚。傍晚时分,游人可在此喝茶纳凉,坐赏风景,倾听着白沙溪八十载兴衰更替、风雨变迁的故事。白沙溪码头旁边的古茶园内种植上百棵老茶树,老干虬枝,一片青绿,焕发着无限生机。

白沙溪还依据现有的景观建设,打造研学基地。“我办研学基地的初心,那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每一个本地安化人都要了解黑茶,知道黑茶。他们长大后,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使安化黑茶产业能够长久的传承,这就是我的初心。”刘新安说。

近年来,白沙溪不仅将产学研合作,更在传承中创新。2012年,白沙溪与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合作开发的《白沙溪千两茶功能研究》获得巨大的健康理论成果。2016年,白沙溪参与的刘仲华院士团队研究项目《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产品达30多个,柱型、墩型、圆型、灯笼型,千两、百两、5000两、万两,还可量身定制,满足不同需求,年生产量由几百支达2万余支,产品销售达亿元。

“资源成就责任,能力成就实力。”白沙溪将坚守初心,秉承匠心,以更新的理念,更完美的产品,用山里人朴实、宽厚、仁慈、博大的情怀,留下了一页又一页值得回味的黑茶史。

相关链接:

理想华莱:“我们要用全视角发展黑茶产业”|梅山茶话①

高马二溪:带着高马好品质“出圈”|梅山茶话②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唐莉 赵佳妮 刘慧婷 朱闻芩 曹双喜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56/63/134022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