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观察 | 乡村文化振兴的安化方法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益阳报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于一国而言,其根本在文化;于一省、一市、一县而言,其根本亦在文化。

在湖南,有那么一个县域,按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积极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努力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促使乡村焕发新面貌。

这个积极探索、发挥文化铸魂化人作用的地方,就是益阳安化。

图片

图片

▲沙田溪村。(图源:安化县委宣传部)

下面,就请跟随记者,一起看一看“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安化实践。

文能提“神”,亦能“化”人

“以前大家聊的多是外面如何好,现在张口就夸自己村好。”安化县龙塘镇沙田溪村村支书黄勇华,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乡亲们的心态变化。

从“外面好”到“自己村好”,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深刻的转变。

这既是自信心和精气神的改变,也能唤醒村民的角色意识,村民们对家乡的热爱更浓,建设家乡的热情也更高。

而这种改变的背后,除了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与文化氛围在乡村的日益浓厚有着紧密联系。

近几年,沙田溪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建起了文化廊桥,补齐了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短板,组建了村广场舞队、合唱队和舞龙队,还有文艺志愿者提供师资支持,有退休老人主动担任文化讲解员。

图片

▲以文聚力,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而几年前的沙田溪村,村民文化生活单调,村级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建设短板十分明显。

文化能提“神”,也能“化”人。

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曾是一个贫困村,以前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乡村振兴中,大苍村在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主抓德治文化,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建立起了一户一档的村民道德档案,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并通过数字化村务管理系统实现“一户一码”。

道德档案积分存储在“道德银行”,积分作为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同时,积分还可以提取出来,在村集体经济门店和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如今,大苍村成为了集体经济年收入60多万元、人均收入2万多元、以德治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村里共建立村民道德档案436份,表彰先进90余人次,实现了从村干部“推着干”到村民“争着干”的思想转变。

图片

▲沙田溪村为孩子们举办自元书法培训班,有书法家现场指导。

乡村既有“乡愁”,也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目前城镇化发展很快,但不能用城市文明去挤压乡村文化,而应该大力挖掘能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乡村特色文化。

安化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黑茶文化的诞生地,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陶澍的故里。安化注重发挥文化底蕴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本土资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活刻在安化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探索“文化+”,把村民需要放在首位

文化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在其与产业的赋能上。

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原本是个地域特征无优势、文化气息无特色的村子,发展一度相对落后。

但当地调整思路,打起了乡村振兴特色“文化牌”,充分挖掘“马渡调查”红色文化、“马渡风雨桥”“欧阳宗祠”历史建筑文化以及村产业园农耕文化。

通过招商引资,全面打造集养殖园、采摘园、稻鱼园、农耕文化园、研学基地、共享农庄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马渡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图片

▲马渡村,游客络绎不绝。

安化根据各乡镇、村的特点,科学引导、分类施策,引导很多像马渡村一样的村庄,都在文化赋能上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比如,“文化+乡村建设”“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特色产业”“文化+自然资源”“文化+文物古迹”“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公共服务”“文化+社会治理”等多种模式,让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在镇镇开展、村村落地、人人有份。

“文化+”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比如,近些年,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化县梅山文化园景区、安化县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景区也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路镇云台山村等村庄成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10年间,安化旅游产业壮大了近20倍,综合收入即将跨过百亿大关。

安化县在推进文化振兴过程中,始终把村民需要放在首位,以村民主体地位的立场,站在属于村民的乡村,去聆听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文化生活。

坚持依靠广大村民,安化县四年来成功举办“百姓春晚”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多场,观众近100万人次;实施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四个清单”助力,筑牢发展基石

以文育“兴”,是一个系统化工作,离不开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2022年10月,安化县委、县政府印发《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探索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安化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湖南样板,上面提到的诸多文化元素都被纳入方案之中。

安化县在“打造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四个清单”的建立。

图片

▲青山绿水的安化。

具体而言,就是从村、乡镇和县级三个层面,分级摸排各种资源、各类人才情况,围绕文化振兴广泛收集困难问题,研究讨论发展措施,分别建立人、物、问题、项目“四个清单”,切实盘清家底。

在此基础上,再坚持以人的清单定主体,以物的清单定规划,以问题清单定措施,以项目清单定投入,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落实步骤。

记者注意到,“四个清单”中,“人”放在第一位。

实际上,在《三年行动方案》制定过程中,“四个清单”就发挥了积极作用。

方案出台之前,安化组建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引入智库,多轮研究,邀请国家、省、市、县、村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团队和人员齐聚安化,召开座谈会13次,梳理全县乡村文化振兴的人、物、项目、问题“四个清单”,前后十一易其稿,这才有了方案出台。

“某种程度上来说,‘四个清单’更像一本‘工具书’,是一本扬长补短、为破解乡村振兴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找到解决方案的‘乡村大辞典’。”资深“三农”问题观察者,凤凰网湖南副总编辑袁树勋评价道。

图片

▲安化县肖家村大湾屋场。

当地一位有识之士在谈到安化县坚持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时,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以文培元”能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动力,“以文铸魂”能提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以文聚才”能全方位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以文兴业”能精准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以文促建”能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文强基”能多举措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安化得到了较全面的发挥。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化,那么,文化就是安化人藏在心里的精神原乡;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场泅渡,那么“振兴文化”就是安化人游到梦想彼岸的最佳“泳者姿态”。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认为,安化经验至少提供了三个重要启示:先立后破,把握好乡村文化传承和提升的关系;尊重主体,突出农民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文化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于“人的振兴”。

如果说安化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文化DNA,那么这个DNA的核心因素就是人。而用文化这把“钥匙”激活了村民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一定有更持久的动力和更美好的未来。

b5dcdd701ad04873aabea4bac95f5e87.gif


来源:红网 观潮的螃蟹

作者:张兴诚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56/56/1334580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