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户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詹娟 谢定乾 益阳报道
春光明媚,走进桃江县鸬鹚渡镇龙塘湾村,张昆弟文化广场红旗招展,沃野大棚内菌香飘溢,竹林掩映着民居、板溪相伴着村道,处处焕发着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桃江县鸬鹚渡镇龙塘湾村以党建“执笔”,“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40万元的突破,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凝聚发展“源动力”
作为工运先驱张昆弟革命烈士的故乡,龙塘湾村把传承烈士精神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打造了“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党小组建在屋场”2项党建品牌,党员作用发挥融入到村级治理各个方面。
“有了党小组的管理,我们屋场越来越好了!”2022年,龙塘湾村被定为“党小组建在屋场”试点村,通过党小组设岗定责的方式让无职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让屋场会的内容能更快落到实处。2023年,龙塘湾村又成为“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试点村,通过屋场会投票选出73名村民代表,实现对全村所有农户联户全覆盖。两项工作相辅相成,以党建引领无职党员和村民代表“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架起了一座座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激发了村民自治新活力和基层治理新动能,实现了村容村貌“换新颜”,民风思想“上新阶”。
红色旅游描绘“新画卷”
在龙塘湾村村委旁张昆弟烈士文化广场上,红旗迎风飘扬。每年清明、国庆等节日期间,这里都会迎来不少前来祭奠英烈的社会各界群众和团体,去烈士衣冠冢献花、聆听烈士生平事迹,俨然成为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基地。2021年10月,大型新编现代花鼓戏《工运先驱张昆弟》之《正太风暴》在桃江县影剧院举行首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乘着这股东风,村上以“村集体+农户”模式新建一所休闲红色农庄,并打造了20余亩的百果园基地,不仅解决了村上脱贫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民农副产品的销售,农庄年销售额近10万元。
“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县内外的中小学校也会组织师生来开展研学活动。”龙塘湾村党总支部书记谢仁介绍,随着鸬板公路二期的推进,村上将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建设工运教育基地,并沿河打造一处户外休闲游乐场所,与同为红色故里的张子清村串点成线,壮大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菌笋合奏撑起“致富伞”
“刘嗲,你这菌子长得不错啊。”3月5日一大早,谢仁来到脱贫监测户刘渭贤家,去年村委发放的100株菌棒码得整整齐齐,且长出了不少菌子。刘渭贤高兴地说,这些菌棒除了自家吃和晒成菌干送亲戚,还卖给红色农庄200多斤,赚了千把块钱。
“现在我们能自己生产菌棒,不仅实现了产销一条龙,还带动了农户增收。”村上的菌菇种植技术员陈建生介绍,2021年,村支两委同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市场,决定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修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房,当年就实现菌菇产量1万斤、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2022年,村上又修建了菌棒生产车间、烘干冷藏车间,每年生产加工菌棒3万棒,供村集体基地和农户自行养殖,产出的食用菌鲜品和干品通过红色农庄或本县商超销售,实现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除了菌菇,还有笋竹,今年村上将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争取实现村、企、农民三赢。”谢仁算了一笔账,村集体与竹笋专业合作社合作,每年可固定分红6万元,解决30名农民就业;村集体自己发展菌菇产业,每年获益7万多元,解决10名农民就业。在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入的同时,今年将致力发展庭院经济。投入15万鼓励124户脱贫户新建笋竹两用林基地200亩;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为农户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并由村集体兜底回收;村集体购置榨油设备,鼓励在家农户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种植500亩;建设一个集农特产品直播间展销和游客接待为一体的展厅,全力销售本土农特产品……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红绿”相融,“魂体”共荣。如今,在龙塘湾这片红色的沃土上,绿色发展的种子已落地生根,正茁壮成长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参天大树”。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詹娟 谢定乾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7/97/12406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