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授为患者作体格检查。
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发放防疫汤剂、香囊。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朱霞 卢静 益阳报道
积极探索“区+镇+村”三级中医医联体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社区养老”“中医药+旅游康养”“中医药+研学游”等模式……近年来,益阳市中医医院全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基层中医药发展,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提升技术擦亮中医药品牌,2022年9月资阳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省级复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筑牢中医药文化根基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感谢这里的所有医生护士们,让我渡过此次难关,成功康复。”2月14日,桃江患者李飞连将一面崭新的锦旗送到了康复中心,1月3日,他因腰椎间盘突出入住时,伴有头晕呕吐、胸闷等新冠症状。医院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为其治疗腰椎,采取中医药防控技术治疗新冠,仅17天时间便康复出院。
康复中心墙上挂满了2022年来患者送的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个精湛中医技术赢民心的生动故事。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4年,有非常深厚的中医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和涌现了李星鹄、叶兰香、赵日新等名医大家,曾用中医学在治愈流行性乙型脑炎,妇科、儿科及肝胆等疾病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中医药文化引领事业发展,以围绕“活动开展、场所建设、产品创作、品牌打造”四大核心为基本原则,厚植根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提升中医药建设水平,大力推广中医药文化。
“在疫情期间,我们发放了10万多个中药包,在新冠疫情防治方面贡献了中医力量。” 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郭治说,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推动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2022年,到医院中医诊疗人次数较2021年增长35%。
传承传统创新工作思路 打造响当当的中医药金字招牌
在资阳区迎风桥卫生院中医科,30多位患者正在做康复理疗,中医的安全便捷、价格平价深受中老年患者的欢迎,2018年,迎风桥卫生院和市中医医院建立医联体后,卫生院的中医科逐步壮大,两次迎接国家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乡镇级卫生院检查,结果都是优秀。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并接受中医治疗,市中医医院积极探索“区+镇+村”三级中医医联体模式,以“分区包片”的形式,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完善双向转诊机制。2022年3月,市中医医院与省直中医医院建立联盟。省直中医医院派出4名专家到市中医医院长期坐诊和担任职务,参与医院管理,市中医医院派出66人分9批次到省直中医医院集中轮训,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后,市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技术再上新台阶,成为医院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远近闻名。
目前,市中医医院牵头医共体覆盖人口达区域常住人口的36.9%,全区6家建制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涵盖针灸、艾灸、电针、中药透析等中医适宜技术40多种,88家行政村卫生室均能按操作规程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探索新模式实践新路子 推动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益阳中医药品牌。”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赵红介绍,近年来,医院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中医+社区养老”“中医药+旅游康养”“中医药+研学游”等模式,目前医院已经在资江明珠小区开始“中医+社区养老”试点,不久前和益阳卫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市中医医院承担了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益阳市资阳区普查工作,共完成了606个、1818份中药品种标本的采集,基本摸清了资阳区中药资源的“家底”。为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市中医医院院长带队,多次深入张家塞乡、新桥河镇等地,手把手指导药农做到中药材“种得好”、中药生产“投料准”、中药质量“可传递”,“对症下药”为中药材种植生产保驾护航。如今,资阳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0000亩,主要种植枳壳、芡实、金银花等药草。
医院还致力于中药自制制剂研究,共有13种中药自制制剂获得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这些制剂是多位名老中医药专家毕生临床经验和经典学术思想的结晶。包括新伤愈散、复方五倍子洗剂、胃痛片、痔愈丸、头痛丸、伤愈活血丸等。在医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13种制剂已全部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对推动益阳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朱霞 卢静
编辑:田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6/65/1234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