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是“网约”老司机,“滴滴”一声就下田|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②

编者按: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行农事。欲知山乡新巨变,且看益阳新农人。今起,红网时刻记者带您走遍益阳,探访村里的“新七十二行”——

汤庆认真整理相关农机手信息.jpg

汤庆认真整理相关农机手信息。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曲澜 赵佳妮 记者 田伶 赫山区融媒体中心 丁洁冰 益阳报道

“叮咚,叮咚”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米香村稻田旁,汤庆的手机电脑不断弹出新的消息,“诶呦,临近双抢活儿特别多,不少农户找我预约农机手,我得赶快看看哪个师傅有空,都安排好我也要准备下田去喽。”

成长在农村,汤庆从小看着父亲在田间劳作,天空、稻田、沟渠,组成了她童年的色彩。2016年,汤庆决定跟上父辈的步伐,发展农业。那时候选择回乡做农业的年轻人不算多,身为女孩,汤庆想做点不一样的农业。

微风拂过,稻浪翻滚,摇曳生姿.jpg

微风拂过,稻浪翻滚,摇曳生姿。

19岁时,汤庆第一次接触到了农业无人机。“我看到有人在农田间使用无人机,就跑去学习了,这可是新发展的‘核心技术’,无人机打药速度是传统人工打药的近十倍,需要好好掌握。”就这样当时的她成为了赫山区第一代女飞手。

后来的她又学习了育秧机、旋耕机、烘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成为了真正的农机“老司机”。

转眼七年,汤庆26岁了。如今的她,从农业“小白”逐步成长为当地的种植大户,是一位流转千亩土地,拥有四台无人机,培训三名飞手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

所在的合作社更是为当地农户提供旋耕、育秧、烘干、代销等服务,每年的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超3000亩。

汤庆正在观察水稻成色.jpg

汤庆正在观察水稻成色。

2021年开始,在农田里“踩”了几年的汤庆发现,现阶段的合作社服务模式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前几年我们合作社自己农机服务比较多,但机器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更新迭代快,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和时间,有的时候接的服务‘订单’都不够机械更新,但是就算这样也要有一部分种粮人找不到价格合适,服务到位的农机手。”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二代”,汤庆不断寻找着创新路。“父亲做了一辈子农业,经验足自然也会强势些,之前我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执行者,学技术开培训,但渐渐的我发现只做机械化并不够,农业需要年轻人,需要新思想,渐渐我就当起了这个家。”

在寻找方向的过程中,汤庆发现很多农业从业者存在“信息鸿沟”,做农业的大部分时间在田里,很难有充足的时间与外界对接。种田人找不到农机手,农机手遇不上种粮人,一些跋山涉水从外省过来的农机师傅更是找不到活。

汤庆从稻田里随机摘下一株稻穗,数了数上面的谷粒.marked.jpg

汤庆从稻田里随机摘下一株稻穗,数了数上面的谷粒。

而本身父辈就是做农业的汤庆手中刚好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汤庆做起了牵线搭桥的“小中介”。

“农户总是问我有没有合适的农机手,我就干脆把认识的师傅们归纳到一起,整理大家的时间,将农户和司机师傅按需分配,这样省了不少事。现在赫山也有了很成熟的专业化代服务的公司,帮他们与种粮大户进行对接的活我也常做。”汤庆说,农户和农机手都觉得这样十分的方便,只要预约一下就可以在约定时间看到机器下田,提高了很多效率。

“虽然我在做的还不成熟,但我觉得搭建智慧化、信息化的平台,是合理的发展方向。”

汤庆正在启动稻谷烘干机.jpg

汤庆正在启动稻谷烘干机。

除了做资源整合,信息传达也是汤庆“信息桥”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年轻的人大代表,汤庆更熟悉更了解相关的农业补贴政策。许多年纪比较大的农户会选择直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问问这个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妹坨”。有这样的“通讯站”周围的农户都很安心。

站在田间看着即将要收成的水稻,汤庆满足地说:“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太需要人才了,我不知道我在走的这条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我会带着热情走下去。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95后有能力、有担当,在田间地头答好我的青春答卷!”

相关链接:

本乡人外乡人 都是田间“创业人” | 村里的新七十二行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曲澜 赵佳妮 田伶 丁洁冰

编辑:岳敬然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1/55/1285439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益阳高新
  • 益阳市场监管
  • 要闻
  • 益阳新闻
  • 红直播
  • 市直
  • 园区
  • 新闻H5
  • 视听
  • 公示公告
  • 专题
  • 图片
  • 益阳教育
  • 医卫
  • 重要新闻
  • 益阳综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益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