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驾驶着大型收割机抢收今年刚成熟的晚稻。
红网时刻通讯员 何海翔 益阳报道
正值晚稻丰收季,天气晴好,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来仪湖村,种粮大户张波正驾驶着大型收割机抢收今年刚成熟的晚稻,他对今年粮食丰收充满信心。今年年初,张波从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租赁了308亩水田,种植双季稻。“现在承租的农田集中连片了,旋耕机、收割机更好作业了,成本也降低了,这都得益于镇上开展的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望向金黄的整片稻田,张波心中感慨万千。
从去年10月开始,泉交河镇在5个村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将农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将“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划分项目后统一在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网租赁。截至今年5月,共签订4685份流转合同,2.38万亩水田由6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承租。
农村种田的现代之路
李焕文是新林村一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作为改革后首批收益的经营主体,他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以前承租农田需要对接大量农户、花费时间扯清麻纱纠纷的问题解决了,承租的农田东一块西一块、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的现象也没有了。”李焕文说,“土地集中连片后,统一了种植的品种,利用更加科学的耕种方式,算上补贴,今年的双季稻每亩收益能达到340元。”
通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打破了土地的壁垒,沉睡的农田重新焕发了活力。改革过程中的土地整合、项目打包、挂网交易等工作,不仅解决了制约规模化生产的土地细碎分散、土地纠纷多、流转交易过程繁琐、机械化水平低、品种难以统一等难题,也让农村土地的生产经营真正实现集中连片,经营主体成本降低,效益大大提高。
农业增效的创新之法
今年年初,湖南农田谋士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土地项目招商推介会在新松树桥村和奎星村租赁了4225亩农田,试行农田“管家”模式。“生产服务管家负责全域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服务的调度,田间管家负责具体的田间管理。”农田谋士负责人简丽蓉介绍,“公司一共设置了2名生产服务管家、20名田间管家,经过系统培训后,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农业生产经营,该模式促推生产效率提高2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5-30%。”
改革推进过程中,各村还探索出了“合伙人”模式、“身股”模式等,通过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健全农业经营服务机制,实现节本降费、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在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中,各地广泛推动以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
农民增收的保障之途
在改革过程中,“村里要收回我的地”“村里不让我种地”等误解让广大农民对改革“敬而远之”。 来仪湖村村民文光辉就是其中之一。在改革前期,他也曾担心过这些问题,村里通过召开屋场会讲解了政策,同时通过入户的形式解答了疑虑,土地流转后,文光辉被本村的种粮大户聘请为水稻种植技术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好多倍。“田流转给村集体的合作社300元一亩,每年年底还能够有分红,现在我还可以到种粮大户那里打工,一年还能有三四万块的工资收入,比以前那是好多了哩。”文光辉正将收割的稻谷装车,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统计,镇村两级干部通过70多个晚上召开了200余场屋场会,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如今,外出务工的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收益分红能够得到保障,想种田的农户也可以在村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得到一份田间管理的工作。“今年7月,在去年5个村的基础上,我镇又纳入了4个村为改革推进村,明年我镇将实现全域推进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确保实现农民、村集体、经营主体三方增收,达到稳住粮食产量、稳住耕地面积、稳住粮食质量的目标。”泉交河镇党委书记陈国荣表示。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何海翔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10/19/1195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