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操作无人飞机的范泽。
红网时刻通讯员 王顺 益阳报道
4月14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来得及照耀大地,赫山区泉交河镇的乡村田野却早已一片忙碌的景象。田野之间不停有农户来回穿行。
打开叶片,规划路线,设置参数按下启动键……在这普通寻常的田间耕作景象之中,祥云村的90后女种粮大户范泽却格外引人注目,此时的她正熟练地操作着植保无人机进行播种。
他乡打拼,难忘故乡明月
“之前干过多种不同的工作,辗转过几个城市,也见识过很多不同的风景。但终究都不是自己的家,少了那份归属感。”回乡之前,范泽在长沙从事美容行业的工作,不说收入如何,至少每天光鲜亮丽。丈夫则是干装修的工作,收入过万是正常现象。经过多年的打拼,夫妻俩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放弃努力打拼的基础,回乡当农民,到底值不值得。”范泽不止一次地询问自己。
起初把自己的想法同父母亲交流时,父母一口否定,甚至极力反对。认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很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回来受这份苦。期间范泽也有过动摇,但是当通过村“两委”干部的宣传,详细了解了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和一系列的惠农助农政策后,她坚信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天地,并最终踏上了回乡之路。
几番摸索,终获稻谷飘香
通过自学范泽掌握了多种农机操作方法,图为驾驶旋耕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乡的第一年,范泽同父亲、哥哥一起承包了200多亩农田,因为缺乏经验,加上天公不作美,2020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早出晚归却没有赚到钱。
挫折并没有将要强的范泽打败,反倒是激起了他的好学之心。经过一番自我总结,范泽觉得要提高效益,必须从技术、效率上着手。于是他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虚心请教,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特别是当学习到种田还能运用无人机进行操作提高效率时,年轻的范泽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说干就干,2021年,范泽同家人商量过后,依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花费3万多元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开启了科技种粮之路。也正是在这一年,范泽一家的种粮面积从380亩增加至550亩,亩产量从2020年的1300斤(两季)提升到2021年的近2000斤(两季),再加上管理水平的提升,扣除承包费、农资费、人工费等各项支出,每亩净收益有将近500元。
收获季节,看着金黄的田野,闻着稻谷的芬芳,范泽笑的那样灿烂。
立足乡村,续写奋斗篇章
看到妻子在家乡稳住了脚跟,过得充实且快乐,为了一家人的团聚,2021年,范泽的丈夫殷伟民也选择了回乡,与妻子并肩战斗。
“辛苦的时候就看一看自己身后,丈夫和孩子都在,一家人都在,他们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离开城市的喧嚣,回归田园,范泽与父母、哥哥嫂子、丈夫女儿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在乡村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少了光鲜亮丽的外表,范泽脸上却时时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能有幸见证家乡的发展,成为国家乡村振兴规划的参与者,这是我的幸运。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国家政策这么好,可不能辜负,我今后还要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农业合作社,我相信,在家乡的田地里也能找到属于我的致富路。”对于未来,范泽信心满满。
“年轻人回乡发展,有利于将外面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思维优势融进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接下来我们将在持续做好政策、技术等各方面支持的同时,引导本土外出青年返乡带头组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从而带动农民走新型的农业经营之路。”赫山区泉交河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周智虎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王顺
编辑:邹君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04/14/1112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