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与红”项目团队与舒国屏老人合影。
党史知识问答现场。
红网时刻益阳3月14日讯(通讯员 刘莎莎 李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月12日清晨,伴随着慷慨洪亮的诵读声,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与红”项目团队一行8人踏上了一段独特的思政游学旅程。
此行的目的地是一栋差点被历史遗忘了的老房子---益阳丰堆仑革命遗址,它是益阳第一面党旗的诞生地。守护这一遗址的舒国屏老人已入耄耋之年,当年有人要买下遗址用作他途,是他拼尽家财、鼎力守护,才使得革命老宅完整地保存下来。三十二年间,舒国屏老人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向前来瞻仰的青年学生作解说员,引领着青年学生重新触摸那些动人的历史。伫立在革命浮雕群像前,学生们首先认真聆听着浮雕上那些先烈们的故事,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
随后,大家又在舒国屏老人的指引下,瞻仰了留存这里的烈士墓,进入到阴暗湿冷的防空洞里回味感受。同时亲自捡柴搭灶生火,真正体验了一次只有玉米和红薯的“忆苦思甜饭”。最后,大家还在狭小展厅里举行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党史知识问答,用铭记的方式向这里的先烈们致敬。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谈及此行的感受时,大家突然一改平日理论课堂的沉默景象,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来自20级的李娜同学感悟深刻,她说:“这次思政实践游学回味无穷,从舒爷爷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党人的坚定信念。”21级的江雨欣同学动情地说:“此行让我由衷地开始敬佩那些人,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突然感觉平日里来自书本上的那些故事与人物不再遥远、也不再难以理解,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此次实践课的指导教师王锋娟介绍说:“此次实践是把学校思政实践课与当前比较热门的游学形式有机融合的一种积极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尽力去消解学校思政实践课流于形式、边缘化的弊端,为顺利落实思政实践课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刘莎莎 李娜
编辑:邹君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2/03/14/1100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