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近年来,益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突出成效。回看益阳市精准扶贫之路,各地镇镇有声,村村向上!靠的就是益阳干部群众的坚守与努力!决战决胜之年,红网益阳站联合各区县市融媒体中心、分站推出《决胜2020,看益阳山乡巨变》系列报道,讲述益阳脱贫故事。此为桃江篇章。
罗强在茶园中查看。
红网时刻 记者 刘丽 钟浩 通讯员 刘育东 益阳报道
“我几乎每天都会上山,一是想要时刻关注茶园的情况,二是山上空气好,风景好,待着很舒服。”甘泉山茶叶合作社负责人罗强穿梭在茶园中,一边扯着杂草一边说,“到春天,新茶长出来了,漫山遍野的樱花、映山红开了,那才叫好看!”
连绵的群山间,梯形茶园身处其间,虽已至深秋,但山顶就着暖阳,并无寒意。
2015年,罗强带着80后青年的创新与担当,回到家乡桃江县灰山港镇栗子山村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安化接触到了安化黑茶。
“安化茶产业对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栗子山村没有支柱产业,但是山林资源丰富,又有干净的水源,土壤也适合种茶。”罗强由此选准了创业方向。
高山、茶园与远处美景相得益彰。
在村支两委的协助下,他在全村流转了3000多亩荒山,开垦出1000多亩新茶园,复垦了300多亩野生茶园,成立了甘泉山茶叶合作社,开始制作高山茶。在桃江、益阳、广州的销售点,合作社生产的有机绿茶甘泉玉绿,红茶甘泉红润成为畅销品牌,上市便抢购一空。
2018年,罗强和村里签订协议,优先聘请贫困户到茶园基地务工。在茶园短期务工的村民有80余名,长期务工的有10余位,有60多位是贫困户。
“我们用工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村里人。他们一方面不能外出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赚钱。”罗强说。
68岁的邓必仁便是其中之一。邓必仁曾在村里做副工,没有稳定收入。从合作社开始建设起,他就在此上班,做着栽茶树、除草、施肥、茶叶采摘的工作,每月2700块的工资,闲时在家种菜种粮,日子过得也挺舒畅。
“年纪大了,副工做不来了。现在每天在茶园里转转,有工资也不累。” 邓必仁满脸笑意,手中的刀不时朝着坡上的茅草挥舞着。
村民邓必仁正在除草。
“当初回乡创业是想通过探索做个示范,让村里有拿得出手的产业,让更多的村民能够参与产业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罗强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他通过委托帮扶、直接帮扶、间接帮扶等方式,让村里600多人参与到合作社发展中。他还拿出合作社收益的百分之五回馈给当地贫困户和村里上了年纪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罗明强还充分利用各类短视频平台,将家乡的美景、美食等进行分享,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在他的带动下,村民自制的酸枣皮、农家菜以及种植的水果等农特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我想充分挖掘福延文化,将茶叶与本地特色产品、旅游资源等相结合,打造集茶叶制作、果蔬采摘、休闲农庄、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山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罗强对于未来发展目标明确,“我们这里离宁乡近,等路修通了,我们的旅游资源就能更好地开发。村里的农特产品也可以更多地销售推广出去。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发展得更好,村民能够在家里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高山分隔两地,也连接两地。待公路建设完成时,村里人的生活或许会迎来新的改变。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丽 钟浩 刘育东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0/10/30/855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