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将推出“打卡红色益阳”系列报道,沿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足迹,来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丰堆仑革命旧址外景。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王新凤 记者 刘慧婷 益阳报道
时值盛夏,月泉池旁荷花盈盈,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心生愉悦,而不远处的丰堆仑革命旧址则显得庄严肃穆。
丰堆仑革命旧址前荷花竞相绽放。
位于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南丰村的丰堆仑革命旧址原为廖氏支祠,1922年建成后,早期的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秘密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38年在此创办作育学校,随后成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系点,是革命先辈高文华、帅孟奇、廖连山等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诞生了益阳第一面党旗,有着“益阳抗大”的美誉。
党性教育广场。
带着满腔的好奇与敬畏,我们推开了那扇古老笨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小院,精致的雕花檐角、简单朴拙的木格窗户,一砖一瓦中似乎还能瞥见当年光景。
丰堆仑革命旧址厅堂场景。
今年83岁的遗址管理员舒国屏是土生土长的南丰村人,我们走进去时,老人正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十分专注。
舒国屏老人正在专注地看书。
已过耄耋之年的舒国屏老人,做了一件常人很难理解更难坚持的事情---三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丰堆仑这座革命遗址。在老人的精心守护下,丰堆仑革命遗址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旧址周围绿树成荫,鸟声盈耳。
在与老人一番攀谈后,我们了解到,丰堆仑革命旧址第一层陈列主题为“红色记忆”,突出农民运动及抗日救亡时期革命发生在丰堆仑周边的人和事,展现了益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夺取革命胜利的一段艰辛历程。第二层则陈列展览了益阳古城文物相关情况、老师宿舍复原陈列及学生课堂复原场景。
一层展厅内景。
二楼学生课堂复原场景。
走进陈列馆内,暖黄色的灯光,打在那一帧帧古老的照片上,有一种静默的美感。一瞬间,我仿佛穿梭到了那个烽火燎原的红色年代…
展厅内一张张布满历史印记的照片。
一间间普通的木屋,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件件渗血的衣裳,一副副沉重的镣铐,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革命理想,虽洒尽碧血而不忘初心的一腔爱国情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故事早已泛黄,伴随着他们远去的还有那风起云涌的红色岁月。
第四展厅“烈士英雄 永垂不朽”内景。
陈列馆后面还有一条革命浮雕长廊,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画卷。长廊的中间是一个隐蔽洞,如今洞口已长满了荒草。
浮雕长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现在来丰堆仑旅游、研学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舒国屏说,每到周末,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通过追寻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把红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革命先烈廖连山蜡像。
历史的烟云已经成为过去,丰堆仑的红色精神将不只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记忆,它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中流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红色记忆。
陈列馆内留存下来的老物件。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19/07/15/571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