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8年廖家坝小学五年级班学生在学校图书馆。
红网时刻益阳11月20日讯(通讯员 曾霞 周俏)“大家好,我叫王振超,今天我要为你朗诵的诗是冰心的《纸船--寄母亲》……”11月19日,伴着教室里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舒缓的音乐,桃江县沾溪镇廖家坝小学五年级班的学生正在举行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
据悉,廖家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学生173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回首过去,40年来,廖家坝小学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基层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和缩影。在廖家坝小学从事教育工作36年的教师胡铁基,既是学校40年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胡铁基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廖家坝小学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虽然已过去36年,但他仍记得1982年初到廖家坝小学所目睹的办学条件。“当时的学校环境还是挺简陋的,只有一栋青砖盖的两层楼房的教学楼,师生加起来不到100人。教室里是简单的木头桌椅,操场都是土路”。
据他回忆,当时的黑板是用水泥做的,表面抹上一层黑油漆,粉笔质量也有限,擦黑板的时候粉笔末满教室都是。那时候的下课铃声还是手动的,学校的操场上有5棵樟树,学校在其中一棵树的树杈上挂了一个废弃的铁轨,每当上下课的时候,负责打铃的老师就会拿着一支铁棒去敲铁轨,当、当、当……回响在面积不大的校园里。那时候的音乐课,教歌曲都是用录音机播放磁带,磁带还经常卡带。
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不断地变化更新,如今,走进廖家坝小学,看到的是:整齐的绿化带、平整的水泥地操场、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楼走廊,宽敞明亮的教室……与30多年前的校园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学校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与时俱进。老师以前需要到处寻找的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如今的学校图书室让学生们在阅读课“爱不释手”;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滴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并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用“班班通”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播放……
学校的环境和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因此,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层教育之花将绽放得愈加美丽。
来源:红网益阳站
作者: 曾霞 周俏
编辑:张俊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18/11/20/80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