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聂英栋 益阳报道
“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一首欢快的歌曲远远传来,十几个村民有的提着垃圾袋,有的拎着垃圾桶,三三两两地从村中各处来到路边,等待着垃圾车的到来。片刻,播放着音乐的垃圾车停到了大家面前,车上的工人帮着村民将垃圾倒进了车厢里。
自去年以来,安化县大福镇孟家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花大力气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孟家村脏乱差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目前正朝着良性循环发展,但如何让这好的势头持续下去,特别是群众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成为摆在村委班子成员面前的头等难题。
通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征求群众意见后,去年9月村委购置一台垃圾运输车。村支两会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每天早上6:30开车上门收集垃圾,农户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都主动投放到垃圾收集车上。
“以前我们都是把垃圾倒在河坡上,现在好了,村里购置了垃圾箱,垃圾清运车也开进了村,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咱们也不好意思乱倒垃圾了。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尤其是夏天,别提多难闻了。村里有了垃圾清运车后,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都提高了,现在很少能看到乱丢垃圾的现象了。” 村民孟湘高兴地说。
起初,对于购买垃圾运输车,有些人持不同的意见,主要是觉得一个贫困村,花这么多的经费搞环境卫生,有点不值得。孟家村委班子则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抓环境卫生,也是拔穷根。
孟家村紧邻镇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却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56户贫困户,因病致贫109户,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疾病尤其是大病已成为导致贫穷的主要根源之一。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村患大病人数,稳居全镇前列。疾病频发,与当地群众落后的饮食卫生习惯以及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密切相关。严峻的环境卫生形势,迫使村委不得不狠下决心,从整治环境为切入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从而达到拔穷根,促脱贫的目的。
“搞环境卫生不是摆花架子,迎接检查,关键是建立常态机制,平时是什么样子,检查时就是什么样子。” 村支书孟石安曾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这种意识。
村委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传达政府的环保政策,商讨环境事宜,逐渐凝聚共识,村民普遍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是千古功德的大事。
今年八月,村委决定招聘专门的司机,打理好清运车,招聘条件优先本村的村民。
目前,垃圾清运车日载垃圾4吨,完全能满足村民垃圾处理的需求。
村民孟老汉每天都在自家门口晒太阳,提起村里的环境,老人连竖大拇指,“现在垃圾有人定时清,道路两侧种上了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真是舒坦!”
来源:红网益阳站
编辑:张俊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18/09/04/45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