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千山红镇秸秆回收堆场:变废为宝护环境 产业延伸促发展
2025-10-09 13:19:45 字号:

千山红镇秸秆回收堆场:变废为宝护环境 产业延伸促发展

红网时刻新闻10月9日益阳讯(通讯员 高雅倩 张琰)农忙过后,秸秆处理难题曾让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农户们头疼不已——随意焚烧污染空气,就地堆放影响村容。如今,随着镇域内秸秆回收堆场的建成投用,这一困境迎刃而解,不仅守护了蓝天碧水,更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在秸秆回收利用工作中,千山红镇科学规划布局,构建起“村级集散+镇级统筹”的高效回收网络。全镇共建成6个村级秸秆堆场,分布在各个村落核心区域,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处理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秸秆;镇级秸秆堆场于2025年8月正式建成投用,项目总投资9万元,选址精准定在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周家湾区域。该堆场规模可观,总占地面积达21000平方米,其中核心的秸秆存储区面积为20000平方米,设计最大存储量可达3000吨,能够充分满足周边4个行政村、1500亩农田所产玉米、芝麻、大豆等农作物的秸秆临时存放需求。为提升秸秆处理效率,堆场还配套配备了1台秸秆打包机,助力秸秆规范化存储与后续转运。

为最大化方便农户,堆场创新采用“农户上门+上门清运”双服务模式。有运输能力的农户可自行将秸秆送到堆场,省时又灵活;对于老弱农户或秸秆产量较大的家庭,只需一个电话,堆场的专业清运团队便会上门服务,让秸秆“足不出户”就能被妥善回收。自投用运营以来,该秸秆堆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秸秆300吨,在运输保障方面,堆场2辆运输车辆建立稳定合作,这些车辆日均运输8趟,单次运输量为0.5吨,高效的运输体系确保了秸秆及时回收与转运。从服务覆盖范围来看,堆场已惠及350户农户,切实解决了农户秸秆处理难题。

此外,堆场在带动当地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长期吸纳3名村民负责堆场日常管理工作,在农作物收割旺季,还会临时雇佣8名村民参与秸秆搬运、打包等作业,参与工作的村民人均月增收3000元,有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作为农作物废弃物处理的重要中转点,秸秆回收堆场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让乡村道路更整洁、田间环境更清爽,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迈向新台阶;下阶段镇级将启动秸秆粉碎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72万元,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和采购先进粉碎设备,预计10月中下旬即可完工。届时,回收的秸秆将在这里进行“燃料化”处理,每年可加工3000吨秸秆,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延长秸秆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从解决环保难题到推动产业发展,千山红镇秸秆回收堆场正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三件事”工作的生动实践——村党组织将群众关切的秸秆处理难题、就业增收需求纳入重点民生任务,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切实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在党建引领下,这里的秸秆将持续焕发新活力,为全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高雅倩 张琰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