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谭宏辉 周仪姜 益阳报道
秋分时节,稻谷飘香。近日,走进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大河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现代化乡村的崭新图景。高标准农田里,多台收割机正有序作业,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河坪劳动社会实践基地中,学生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村道整洁,庭院雅致,一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收割机正有序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夯实振兴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面对过去耕地零散、灌溉不便的发展瓶颈,大河坪村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田并大田”,配套智能灌溉渠系与机耕道路,全面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以前我家七八块散地,农机都进不去,全靠人工。现在好了,一块大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成本降了,效率高了,预计今年每亩能增收两百多斤!”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信心满满。高标准农田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更释放了劳动力,为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筑牢根基。
河坪劳动社会实践基地中,学生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农旅融合新路径:实践基地赋能,激活乡村“春水”
农业提质,如何增效?大河坪村瞄准“农业+”,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与生态基底,精心打造“河坪劳动社会实践基地”,开设农耕体验、手工制作、乡土文化等课程,成为周边学校研学实践的“热门选择”。
“孩子们在这里学航模、识节气,既锻炼动手能力,也深刻感受到科技兴国的力量。”一位带教老师如此评价。研学旅游的走红,有效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和农产品销售,让静谧的乡村资源转化为涌动的发展资产。
志愿者在清扫路边垃圾。
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焕新颜,绘就幸福底色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大河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集中处理与污水治理,同步实施“庭院美化”工程,引导村民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实现“一院一景、户户不同”。
“如今村里比城里还舒适!路净水清,夜灯明亮,大家跳舞打球,日子越过越有味。”谈起村庄变化,在此生活六十多年的唐跃芳老人连连称赞。环境提升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更凝聚了村民共建共享的家园意识,文明乡风蔚然成形。
从传统农耕到现代生产,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从杂乱到洁净,大河坪村以高标准农田筑底、劳动实践基地探路、人居环境整治增色,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三部曲”。如今,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潜力十足的新大河坪,正稳步走向更加广阔的明天。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谭宏辉 周仪姜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54/51/1536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