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塞乡堤南村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明细图。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郭衡 益阳报道
秋收时节,蓝天保卫战进入关键期。作为拥有7万亩中晚稻的资阳区张家塞乡,怎样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往年,尽管已明确乡、村、组三级负责人,但负责田块位置在哪?田里种植什么农作物?草不能烧怎么处理?秸秆焚烧浓烟四起怎么办?这些实际困难环环相扣、亟待解决。
今年,张家塞乡创新探索“一图、一表、三色、联动”工作法,把现实难题变成可视化“农田作战图”,实现每块田有“档案”、有“策略”、有“出路”。
“一图”定位,终结粗放管理模式
过去,几万亩农田缺乏精准地图,管理靠估计,巡查靠记忆。为改变这一局面,张家塞乡组织青年干部进行全域航拍,精准生成“农田底图”。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标注田块耕种人信息,反复核实制作“标注图”。全乡农田实现精准定位,执法人员依据地图可快速锁定违规焚烧责任人,管理模式从“模糊粗放”迈向“按图索骥”。
“一表”建档,打破信息孤岛困局
以往,农田种植信息分散,干部决策缺乏可靠依据。现在,以航拍底图为基础,每个编号田块配套建立“信息明细表”,详细记录种植主体姓名、作物种类、面积、联系方式及三级责任干部姓名,形成“一田一档”。通过将表格信息与图中田块编号关联,干部只需查阅图表,就能迅速掌握“谁在种、种的啥、该找谁”。同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作物轮作等信息实时同步,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三色”分类,打通秸秆利用新路径
以前,秸秆明确不准烧,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在,通过三种颜色为田块“精准画像”,实施“一丘一策”精准式管理。“红橙黄”3种醒目的颜色分别标识“灌水禁烧、离田、翻耕”三种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在具体行动中,乡村干部可根据图表标注信息,分批次、有重点地开展精准宣传。各村根据图表提前规划,做好综合利用准备工作。
联动处置,构建火情处置快速网
过去,秸秆火情处置耗时费力。今年,张家塞乡建立“图表指挥、1520响应”应急体系,乡级巡逻队依托“一图一表三色明细图”规划巡查路线,无人机“空中侦察”和巡逻车“地面巡查”高效互补。火情发生时,巡逻人员可立即通过“明细图”锁定事发田块编号,第一时间对田块种植人、属地责任人、应急队伍“点对点”下达精准指令。同时,全乡常备1支乡级机动队与10支村级应急分队,成员涵盖民兵、退役军人、党员及村民组长,并配备山地灭火车等专业装备。一旦接报,迅速按照“1520”工作机制(1分钟确认、5分钟出动、20分钟处置)赶赴现场。乡村协同灭火合力,有效遏制火势蔓延。
“一图、一表、三色、联动”工作法的实施,构建起张家塞乡秸秆管理全流程体系,实现责任明晰化、底数精准化、利用科学化、处置高效化。未来,该创新模式还可向农业抗旱减灾、春耕生产等领域延伸,为提升全乡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郭衡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54/51/1536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