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漉湖湿地。
沅江市漉湖粽叶冷链中心。
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益阳讯(通讯员 钟祖彪 朱子豪)端午临近,亚洲最大芦苇荡——湖南省沅江市漉湖湿地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碧波万顷的洞庭湖畔,数万亩芦苇随风摇曳,当地居民穿梭其间,巧手翻飞采摘粽叶,将自然馈赠化作“绿色财富”,铺就生态致富新路径。
五月的阳光下,漉湖湿地职工陈万芬穿行在密密的芦苇荡中,打眼看一眼高高的芦苇,随手一探,就将一根长满了宽大芦叶的芦苇捞在了手中,三五下就将芦叶采摘下来。每年的这个时候,陈万芬都会来到芦苇荡,为当地的芦叶经销商采摘芦叶用于端午节包裹粽子。她是当地有名的芦叶采摘熟练工,一天下来可以采摘150斤左右的芦叶,收入有四五百元,而手脚慢的也有两百来元的收入。
洞庭湖畔的芦苇原来是造纸业的重要原料。随着生态保护政策推进,沿湖纸厂关停后,漉湖湿地的芦苇被赋予新价值:叶片宽大的“泡芦”成为优质粽叶原料,而另一种“南荻”则用于芦笋生产。三月芦笋采收刚结束,五月粽叶采摘接续登场,形成“一苇两用”的循环产业链。
工作人员对刚刚运抵中心的新鲜粽叶进行严格分级。
在漉湖粽叶冷链中心,湿地居民李艳飞和其他的工人们一起,对刚刚运抵中心的新鲜粽叶进行严格分级。叶片经过认真筛选,被打捆装袋后,她们可以从芦叶经销商手中获取每斤三毛的利润。
每年端午,当地都有采摘芦叶销售的传统。当地的芦叶经销商周平创新推行“精品战略”,设立高于行业的标准,要求叶片宽度是成人的三指半到四指,长度60-70厘米,叶面光洁无斑,叶尖完整无缺。凭借严控品质,其品牌粽叶每吨售价达1.4万元,在北京新发地、太原河西等大型批发市场供不应求。通过建立直营销售点、对接高端市场,漉湖粽叶已形成品牌效应,年销量超过700吨。
粽叶产业的兴旺,成为沅江生态转型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市在漉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工程,芦苇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钟祖彪 朱子豪
编辑:田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9/59/1495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