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从“靠天收”到“靠技术”,大通湖错峰上市小龙虾成农户“增收密码”
2025-04-24 17:38:22 字号:

从“靠天收”到“靠技术”,大通湖错峰上市小龙虾成农户“增收密码”

2121212.marked.jpg

分拣小龙虾进行打包运输。

红网时刻新闻4月24日益阳讯(记者 赵佳妮 通讯员 张涛 陈佳强)4月23日早8时许,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学文合作社内一片忙碌,11名拣虾工熟练地将一筐筐鲜活小龙虾按大小、品相精细分拣。分拣后的小龙虾经打包、装车,将迅速运往全国各地,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春日鲜品”。

“不用晒太阳、不淋雨,还不耽误家里农活儿,在家门口一天最多能挣200多元。”一名拣虾工表示。如今,小龙虾不仅是热门美食,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金钥匙”。合作社负责人李庆介绍,随着基础设施升级和养殖技术改进,这里的小龙虾最早2月即可上市,最高售价达40元/斤,销售期延长至7月,“错峰上市让小龙虾卖出了好价钱,价格优势加上更长的售卖周期,利润自然有保障。”

学文合作社以“技术+品牌+市场”为抓手,提供分拣、打包、运输统一服务,小龙虾收购量可达10万余斤,带动农户亩产值达5000元。“我们通过改良育苗技术、优化养殖环境,实现了小龙虾早上市、稳供应。”李庆表示,科技赋能让过去“靠天收”的传统养殖变成“靠技术”的精准培育,不仅保障了虾苗供应链稳定,更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技术突破、市场创新与助农协作,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从2月上市的“早虾”到7月收尾的“延季虾”,从标准化养殖到产业化服务,小龙虾产业不仅盘活了当地农业资源,更构建起“产业兴、农民富”的“虾经济”格局。

下一步,该镇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围绕“稳粮增收”思路,进一步夯实“虾稻共生”生态种养基础,延伸产业链条。除了做优小龙虾养殖、销售环节,还将探索开发休闲垂钓、生态体验等特色服务,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发展村办企业,持续拓宽农户就业增收渠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

晨光中,满载小龙虾的货车驶离合作社,带着农户的希望奔向全国。这只靠技术“抢鲜”上市的“小精灵”,正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撑起农户的“致富筐”,描绘出技术兴农、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赵佳妮 张涛 陈佳强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