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肖楚轩 喻佳 益阳报道
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这座镶嵌在洞庭湖畔的全国文明村镇,正以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全镇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河坝镇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三件事”行动,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现代文旅,绘就出一幅“乡风美、产业兴、百姓乐”的文明新画卷。
河坝镇王家湖村“一村一年三件事”村民代表大会。
“一村一年三件事”:民生实事托起文化根基
河坝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一村一年三件事”行动,将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各村通过村民议事会征集年度最迫切的三项民生工程,由村两委牵头落实。在王家湖村,村民票选出的“村道硬化”“壮大沟渠经济”“‘星风尚’乡风文明品牌”三件实事,为全村营造文明新风尚提供全方位保障;沙堡洲村则聚焦“修复水闸”“发展民宿”“大闸蟹产业”,在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同时,为发扬渔耕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机制让文化赋能扎根于村民实际需求,实现“小事不出村、实事暖民心”。
河坝镇王家湖村“扬孝道美德·育文明新风”重阳节活动现场。
孝善传家:文明乡风浸润心田
王家湖村早已形成了以“孝”立村的好传统。每年重阳节,是村里最热闹隆重的日子,这样的热闹,连着8年都和村里的老人们有关:摆敬老宴、评孝亲模范、为老人义诊义剪……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去年评上 “孝老爱亲之星”的陈月娥,近二十年无偿照顾周边50多位孤寡老人,更是在老人住院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孝文化”是家风文化的核心,好家训涵养好家风,好家风促进好乡风,去年,村里制定文明星级管理制度,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块文明星级牌,抬头就能看见,家里评了几星也清清楚楚,就这样,村里不少人都主动加入进来,“孝老爱亲”的风气慢慢浓了起来,成了村里的“家常景”。今年,王家湖村成功评上了“全国文明村镇”。村民们说起现在的日子,都忍不住感慨:“现在村里没啥闲纠纷了,邻里互相帮衬的多了,还有各种文化活动,家家户户都透着和睦劲儿!”
河坝镇沙堡洲村首届渔耕文化跨年活动颁奖现场。
渔耕记忆:老渔村焕发新生机
沙堡洲村的前身是大通湖渔场,紧邻12.4万亩的大通湖。过去大部分村民以渔猎为生,2018年水环境治理启动后,渔民们纷纷上岸转型成为养殖户。今年,沙堡洲村借力“一村一年三件事”补齐设施短板,全力激活渔耕文化基因。年初举办的“渔耕文化跨年活动”成为年度盛事,五个创意十足的渔耕主题游戏项目同时进行,获胜队伍收获了特色农产品和生活用品等丰厚奖品,在比赛中感受渔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音乐文化方面,村里每年都会承办“大湖音乐周” 系列音乐会,大家同唱一首歌,共忆青春梦,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不仅丰富了村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借助音乐的魅力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美食文化活动也是有声有色,7月在沙堡洲村举办的 “大湖盛景・寻味大通湖” 首届村厨大赛备受瞩目,这次大赛以美食文化为载体,深度挖掘本土饮食文化内涵,传承乡村传统烹饪技艺,推动了大通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助力该村农文旅深度融合。该村是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旅游乡村、中国河蟹之乡。
河坝镇第三届“村BA”篮球赛活动现场。
全域联动:文体活动点燃乡村活力
河坝镇以“村BA”为纽带,推动文化资源全域共享。2025年“全民运动·健康河坝”篮球赛覆盖15个村(社区),线上线下吸引超万人次观赛。从 2022 年开始,该镇每年夏天都举办村级篮球赛,球员全是村(社区)的居民、个体户、村干部,裁判是镇上学校的体育老师,连记分员都是村民志愿者,尽管球员们大多都是业余爱好者,没有专业训练经历,但他们凭借对篮球的热爱和日常坚持训练,在场上展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同时,河坝镇借助赛事热度,通过新媒体直播、现场宣传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助农销售活动,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年初,河坝镇元宵喜乐会活动为群众和游客们带来一场文化盛宴,现场两千多人共同观看文艺演出、做民俗游戏、品尝汤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在“闹元宵”中共度喜乐团圆。
“更好地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擎作用,让全镇村民都能可感可及。”河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王家湖村的孝善家风、沙堡洲村的渔耕记忆以及全镇文体活动的蓬勃朝气,正汇聚成河坝镇文化赋能的澎湃力量,书写着洞庭湖畔的振兴篇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肖楚轩 喻佳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3/90/1526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