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幻境寻根:桃江竹海中的楚辞美学与现代回响
2025-09-15 16:33:03 字号:

幻境寻根:桃江竹海中的楚辞美学与现代回响

梁湘茂

黑夜如墨,山谷沉寂。

行走在桃江竹海的幽径上,你所看到的是四面黑黢黢的竹林山影,唯有竹梢在风中轻响,勾勒出隐约的轮廓。

突然,一面竹山亮起微光,刹那间,仿佛有云锦般的桃花片片飘落,从你的眼帘下、耳际间飘过;紧接着,《天问》《离骚》那些竖刻在木牍上的震铄千古、流传千年的字句在你眼前闪现,古老的字迹在虚空中流转,如同时光的铭文,缓入又淡出;更令人惊异的是,幻境中,下面竟出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身影,他笑,他哭,他叹息,他在水里奔跑,他情意绵绵地说话——他不再是教科书里高不可攀的爱国诗人,而是一个会恋爱、会忧愁的鲜活灵魂……

演出现场。黄勇华/摄

这便是“竹海幻境”的初印象——一个将楚辞美学、数字科技与自然山水糅合的奇幻剧场。2024年9月,这座由桃江县竹海幻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最大山间数媒体矩阵剧场,以“基尼斯之最”的称号,将湖湘文化的浪漫与深邃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识大局:湖湘故事与价值叩问

在一切文旅项目中,重要的是意识形态的把控与掌握,因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这一点上,“竹海幻境”总导演李彦掌握得恰到好处——她识大局。

“当我第一次站在竹海的那一刻,哇,太美了!我总觉得这个地方的美与《千里江山图》不同,它有《千里江山图》的连绵与苍翠,却有着不同的由绿色延展出来的情感。这种爱和情感是如何编织的呢?因此,我在创作时如同求索之路一样,慢慢展开了探索。

“屈原为何在这里驻留了7年,为何会有一个如同竹竿清脆和刚正不阿性格的女嬃在这里?为什么桃花江是全国闻名的美人窝?这些答案都在我的求索中逐一找到。”

2025年9月13日晚,总导演李彦在“境粉”见面会上讲述创作初心。

由此,“竹海幻境”的核心,是对楚辞精神的现代诠释。屈原是湖湘文化的鼻祖,屈原的《天问》不仅是问天,更是对初心的坚守;《离骚》的“离骚”,“离”是遭到、遭遇,“骚”是忧愁,直指当代人如何在浮世中守护本真。此外,剧场的叙事以“竹寓君子,香草喻佳人”为脉络,香草美人的意象被赋予新解——不仅是爱情,更象征高洁的品格。

风雨长廊,提灯自照。黄勇华/摄

在“六号香草堂”小剧场中,就演绎了一个古代媒婆相亲的故事。

口尖舌利的媒婆带着腊肉、甲鱼、面条、鸡等彩礼,想说服已经及笈(15岁)5年的女媭(20岁)嫁给王公子,她严辞拒绝,女媭的父母、弟弟也坚决同意,但是欠王公子家的租金又怎么办呢?一种快乐与忧伤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令人顿时眼含眼泪。这个古代关于彩礼的故事被重新演绎,强调“品行为先”的婚恋观,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念,令人感佩!

有激情:唯美之境和流畅叙事

总导演李彦坦言:“科技只是笔,故事才是魂。”技术的运用在这里不着痕迹,却处处惊艳。

9月13日下午4时左右,天还大亮,笔者一行人抵达“竹海幻境”现场去拍照,听见流水潺潺、竹叶沙沙,一座木桥静卧水间。到了晚上再次进入这里,四暗之下,朦胧如梦,不仅有轻烟缭绕、黄灯点缀,还有无处不在的音乐烘托气氛,恍然置身另一个境界。

“渔夫”出场,提灯少女静候,《竹海幻境》的情绪价值开始,跟随“渔夫”去探寻屈原在桃江7年,经历了什么呢?人们开始进入曲水流觞宴剧场,白衣佩剑的、英气逼人的“屈原”现身了,他的《离骚》《天问》《九歌》涌来,荡气回肠,流畅如丝,令人一下子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此时,曲水里漂来“小船”来,里面并没有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酒。我起身捞起一“船”,取了小东西,好像是奶酪,递给89岁的TIGER哥(泰格哥),气氛到了,89岁的TIGER哥一口就炫了,不管你血压血糖了。

曲水流觞宴剧场出来,就是两个平行小剧场:香草堂、擂茶铺,这两个平行小剧场同步展开,因无法同时体验,观众需反复造访,每一次都有新发现。这种设计巧妙呼应了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

竹宴剧场倒是重中之重,这里展演的时间比较长,半边山体化为巨幕,下面水池里两边移动的竹林当作了幕布,随着屈原一身白衣,腰佩长剑现身时,观众仿佛置身战国,听他诘问苍穹。

他又哭又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似乎要把一世的愤懑与悲欢在一池水之间全部展示出来。

及至战报传来,郢都失守,屈原要返回朝廷,必须与女媭分别,人们又伤感起来。乐兮乐兮新相知,悲兮悲兮生离别。古代没有手机和微信,想再见面何其艰难!或许,一去就是永别。想到这里,我赶紧摸了摸我的新手机。

整个叙事非常流畅,大致是:渔夫引入、屈原现身、古代图景再现(侧面)、屈原离别。

重细节:古意浸润与科技温度

在“竹海幻境”,不得不提一下细节。文章细节,往往最打动人心;剧场细节,蕴藏着人性的温度。

内急找卫生间,但在“竹海幻境”不一定找不到,它命名为“溷轩”,男“溷轩”里有大也有小,方便小朋友入厕。

从两个平行小剧场到竹宴剧场要多久?只一转身,打开窗户就够了。一打开窗户,暮色四合下,依号而座,临窗而视,立即那种古装大片的即视感就来了,但不像君临天下的君主,有点像王公大臣,也像武林大会的掌门人,最关键的是上面的屋檐遮挡。竹林间雾气重,容易下雨,建筑时考虑到这细节了:落雨淋不着。

剧照。

在竹宴剧场看戏,渴了饿了怎么办?这时,有一条自动输送带,在上下推送之间,茶水、糕点、特色小吃就送上来了,你自己端就行了。如果你绅士点,伸过手,就给旁边的美女端一下,她展颜一笑,谢谢。

从卫生间命名到竹宴剧场的防雨屋檐,细节之处皆是文化的注脚。此外,还有非常考究的古楚炊具,都是让屈原的“香草盛宴”更具沉浸感——观众赴宴,实则是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仪式。

其实,屈原的天问、女媭的痴情、竹子的刚直,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命题——如何在浮躁时代守住纯净?竹海幻境的答案,是将文化根脉化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体验。当观众在雨中漫步竹林,耳边响起《九歌》的吟唱时,或许会蓦然惊觉:原来屈原的“求索”,从未离我们远去。

竹海幻境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景观+表演”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科技为舟、文化为楫,载人溯游至湖湘精神的源头。当桃花片片落于肩头时,我们终于懂得:所谓幻境,就是让古老的诗句,在当代人心中重新生根!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