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益阳局”)积极探索“数字赋能 ”实践路径,通过以“码 ”赋能建平台、以“码”合作立机制、以“码”监管强应用,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效能。
目前,益阳局已逐步实现业务全上网、流程全在线、过程全留痕、节点全内控、要素全关联,推动了全市遥感影像数据资源统一调度与共享应用。
以“码”赋能建平台
“数字化‘一码’管理模式,既是思想观念的变革,也是工作机制的创新,更是实现自然资源科学、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益阳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卫如此表示。
优化数字平台。益阳局将每宗土地的“前世今生”,全部归集至唯一地理实体码,统一录入数字管理平台;通过对信息的再加工、处理,构建形成覆盖全市域、全要素、全过程的信息数据库,让“山水林田湖草沙”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这一举措推动了自然资源管理由分散、粗放逐步向统一、精准转变,也方便了服务对象快速便捷查询。
提质资源数据。益阳局建立多渠道、多部门、多层级数据采集机制,依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整合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社会数据、经济数据及平台迭代数据,推动数据库扩容升级,形成“4个大类、17个中类、245个小类”数据资源体系,不断提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能力。
拓展技术场景。益阳局依托新型基础测绘成果,融合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空间三维数字模型,方便用户直观了解每个地块的使用、建设及规划情况,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提供技术支撑 。例如,该局创新推出“小益小阳”政务直播卖地推介模式,将原平面图片升级为立体空间呈现,投资者通过手机即可在“土地超市”实景三维看地。
以“码”合作立机制
“我们运用技术手段打通部门业务壁垒与科室数据鸿沟,以‘码’作为信息传递和存储介质,通过‘一码串联’,将分散数据整合为关联业务的‘全景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益阳局测绘科科长王湘军说。
“一网通办”云端革新。益阳局创新“多测合一、多证合一、多审合一、验登合一 ”工作机制,将管理系统整合归集至统一服务平台,推动“批、供、用、登、建、验、测 ”业务全流程、全环节跨系统信息共享,构建“一个端口受理、一个平台办理、一个窗口出件”工作闭环,行政审批环节精减三分之一,审批效率提升70%以上。
“一次性办”智慧提升。益阳局依托自有系统,主动联通财政、税务、住建等部门业务系统,创新“码上赋能+ ”联办机制,集成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例如,该局加强与金融机构、水电气供给单位合作,推出“e融办”、二手房过户“水电气”联办、抵押贷款一次性办等惠企便民举措。
“不见面办”科技赋能。益阳局在平台中嵌入“小益小阳帮您办”政务直播间等便民服务小程序,链接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外部数据端口并向公众开放,实现线上信息查询与业务办理 。例如,权证办理人缴纳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后,平台会一键提醒,登记信息系统自动提取资料完成登记,同步将电子产权证书推送至办理人,全流程实现零资料、不见面办理,达成即申即办。
以“码”监管强应用
“丰富‘码上赋能’平台应用场景,借助可视化、智慧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监管模式,提升全市域‘智治’水平,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刘卫明确指出了益阳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深化“云”监测。益阳局充分发挥卫星云遥、铁塔视频、无人机等高科技“看得清、快识别、能预警、全处理 ”的优势,强化对耕地保护、督察执法、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重点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构建“空天地一体”24 小时不间断动态综合监测体系 。 同时,依托“益码巡田”小程序,将四级田长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对耕地资源动态的全面实时掌控,及时制止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优化“云”审批。益阳局聚焦土地要素高效、精准、科学配置,平台依据项目建设时限、用地面积、选址位置等属性,筛选匹配项目要求的拟选址地块,优先推荐用地手续办理时限最短、处置利用效率最高的地块,指导企业按图索骥、精准选址、快速落地。三年来,益阳共报批各类发展项目用地306宗1.19万亩,为金塘冲水库、洞庭湖区重点垸加固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坚实用地保障。
推进“云”治理。益阳局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动态建模测算地块出让价值、不动产抵押融资潜力等,推动资源应用向国土空间治理、无证明城市建设等领域延伸 。同时,该局依托高科技设备实时监测,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开展定时巡航、精准识别,生成告警信息服务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应急救援等部门,助力各领域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强化“云”耕保。益阳局以“图上管、线上审、智能辨”为目标,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的线上“云”耕保平台。该局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机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技术,借助图像识别算法及人工智能辅助,自动识别预警耕地占用、撂荒、复垦等动态变化情况 。同时,该局健全市直部门间数据协同更新、共享、联审机制,探索耕地置换流程全线上管理,实现从提交置换申请、相关部门审核到备案登记的全程线上管控。
“益阳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则是城市发展的底盘‘守护者’。”刘卫表示,下一步将以 AI(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为契机,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引擎,加快其在耕地保护、基础测绘、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灾害预警等领域的落地应用,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助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胡能灿 袁新京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3/54/1527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