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1日益阳讯(记者 赵佳妮 实习生 张志成 通讯员 麻秀萍 瞿强)8月21日至22日,第五届湖南黄精论坛在益阳市安化县举行,并将论坛永久会址设立在安化。8月21日下午,来自全国黄精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安化,实地探访辰峰谷生产基地、多花黄精育苗中心等地,在生态基地、智能车间与创新园区里,解码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化实践”。
工作人员向专家学者展示安化多花黄精。
安化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出了享誉盛名的黄精产业。这里的好山好水与适宜气候,再加上独有的冰碛岩土壤,为多花黄精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所产黄精富含多糖、黄酮、硒、锌等多种有益成分,被誉为“冰碛岩上的仙草”。经过多年发展,安化已构建起“龙头引领、科技支撑、园区集聚、种源保障、乡村联动、多元融合”的完整链条,黄精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各位学者嘉宾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叹。走进柘溪镇辰峰谷生产基地,阵阵药香便扑面而来,饱满的黄精根茎正经历着第九次蒸制。辰峰谷黄精加工厂坚持“九蒸九晒”,以“古法工艺+线上渠道”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月销超600万元,带动本村及邻村农户增收。
在辰峰谷基地,专家仔细研究安化多花黄精质地。
走进全国规模最大的多花黄精种苗基地江南镇育苗中心,安化县副县长瞿东江拔起一株黄精壮苗跟大家介绍:“种源纯不纯,直接关系到下游万亩基地的收成。”正是这小小的“芯片”,让安化黄精的道地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聚焦品种提纯复壮,育苗中心年输出500万株标准种苗,既守护道地种源“芯片”,又为全域种植提供优质种苗保障。
瞿东江向专家介绍安化多花黄精的育种经验。
随后,专家们走进安化黄精产业园。产业园以“一平台一中心”架构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致力打造全国黄精产业的标杆园区。产业园整合科研创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展示展销、品牌孵化等多元功能,推动黄精产业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跨越。
专家学者参观安化黄精博物馆。
产业园内同步规划建设的安化黄精博物馆,是安化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的中医药文化高地。博物馆以“冰碛岩上的仙草”为核心主题,通过地质标本展示、生态场景复原、历史文献陈列等方式,深度挖掘安化黄精与独特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黄精从药用记载到现代开发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首个多花黄精博物馆产业园的首发地,黄精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安化黄精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代表湖南与全国黄精产业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
在安化黄精企业湖南成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工厂一期,生产线整齐排列,各种设备已调试到位。该工厂将于10月进入试生产,一期投产后预计年处理植物原料2000吨以上,年产植物提取物400吨。
在博瑞黄精中药园,酱香黄精、九制黄精、黄精片、黄精代用茶、黄精汤料包等一系列产品,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博瑞黄精中药园以国家级资质认证的中药饮片厂为核心,通过九项技术改造筑牢传统药用体系。
博瑞黄精中药园生产工厂,工人们制作黄精产品。
“10年前,我便与安化黄精结下不解之缘,亲眼见证了这颗山间灵草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为安化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其对安化黄精产业的未来满怀期许,他希望产业能在品牌塑造、新品种培育以及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持续发力,迈向更高台阶。
武汉大学副教授马兆成在参观完安化黄精企业后,坦言收获颇丰。他表示,安化黄精聚焦多花黄精这一特色品种深耕细作,将其打造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当地黄精产业根基扎实、底蕴深厚,从传承千年的古法工艺到现代先进的生物萃取技术,已成功开发出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其发展模式值得同行借鉴学习。尤其是安化对黄精文化的构建与引领工作尤为重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安化已形成23个乡镇全域种植格局,黄精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综合产值更是高达32.1亿元。安化累计培育黄精企业(合作社)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在产品研发上成效显著,现已成功开发出即食黄精、黄精茶、黄精酒、黄精丸、黄精鹿参肽、黄精小分子液态饮等50余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安化黄精不仅成为安化乃至湖南一张独具特色的地域名片,更是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湘中药库”的核心支撑和大健康产业的坚实基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健康产业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赵佳妮 张志成 麻秀萍 瞿强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2/65/1521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