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点了,到点了,蹭饭蹭饭!”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范庄村驻村书记董桂林的“蹭饭”日常引发关注。这位年轻干部带着礼物走进留守老人家中,坐在农家炕头同吃一锅饭,用短视频记录乡村烟火,顺带帮村民卖起了蒲公英茶、手工烧饼。有人为这种接地气的做法点赞,也有人质疑“蹭饭”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作秀。
在基层治理创新迭出的当下,一场看似寻常的“蹭饭”为何能引发热议?这背后,藏着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期待,也映照着基层工作的深层逻辑。
驻村书记董桂林。视频来源:新华社
一、“蹭饭”蹭出的真性情
在部分老百姓的印象中,干部下乡或许是“隔着玻璃看、坐着车子转”,带着笔记本问几句,拍几张照片就走。董桂林的“蹭饭”却不同:专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带着不低于饭钱的礼物,坐在小板凳上听老人讲家长里短。这哪里是“蹭饭”,分明是带着诚意的“认亲”。
当前,部分基层工作存在一些待优化的情况:表格、报告做了不少,却没能真正抵达群众心坎。而董桂林的“蹭饭”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他常挽起袖子帮百姓、端着碗边吃边聊,把“为人民服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柴米油盐、唠嗑解困的现实图景。他以不带“官气”的姿态,打破了群众对基层调研干部的刻板印象。乡村餐桌上这份充满温情的工作场景,正是基层治理所需的“烟火气”。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图源:抖音@驻村书记-董桂林
中央一再强调“力戒形式主义”,可怎么才算落到实处?董桂林的“蹭饭”给出了生动答案:不是会议室里的“汇报式调研”,而是灶台上的“家常式沟通”;不是文件里的“标准化帮扶”,而是根据每家每户的实情“量体裁衣”。这种带着“烟火气”的工作方式,看似“土”,实则是最扎实的群众路线。
二、“蹭饭”蹭出的真成效
有人说,“蹭饭”不过是拍视频博眼球。但翻开董桂林的工作台账:在饭桌上听说老人吃饭难,就牵头建起老年食堂;得知手工烧饼销路窄,立刻对接商超打通渠道;把“蹭饭”视频发到网上,顺带推广当地特产,让村民收入翻了番。这些实打实的变化,可不是“作秀”就能做出来的。
基层工作最怕“虚”,群众最盼“实”。浙江开展“千万工程”时,干部们踩着泥巴路调研,坐在田埂上算账,才找出了乡村蝶变的路子。推进共同富裕,也是从群众最迫切的“关键小事”入手,把“纸上规划”变成“田间实景”。董桂林的“蹭饭”,本质上和基层干部的实干精神一脉相承——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里找工作切口,用具体行动代替空洞口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短视频变成了“治理工具”。没有居高临下的政策宣讲,而是用“蹭饭”的日常展现乡村变化,让网友在感受“烟火气”的同时,自然了解当地特产、支持乡村发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比生硬的“带货直播”更有说服力。这也提醒我们:基层工作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学会用群众听得懂、愿意看的方式,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蹭饭”背后的真启示
董桂林的“蹭饭”火了,有人问:这种模式能复制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不在“蹭饭”这个形式,而在它背后的内核——对群众的真心,解决问题的实劲,不拘一格的巧思。
其一,创新需扎根乡土。他放下公文包,拿起小猪佩奇碗,用“击拳约定”“灶台烧火”等接地气的互动,让政策宣传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奔赴”。基层的“未来乡村”建设,同样需要这种“土味”创新,让数字化工具与乡土智慧深度融合。
其二,干部要善用“网感”。面对镜头,董桂林坦言“我的拍摄初衷不是打造个人IP,是为了给村里留下带不走的流量”。在镜头里他卖力地为村民销售蒲公英茶、五香烤鸭蛋、芝麻盐。新媒体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新时代的“传声筒”。从“村播书记”到“文旅局长”,互联网上已有无数案例证明,善用流量方能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其三,作风贵在“双向温暖”。董桂林为老人洗碗、陪老兵唠嗑,用陪伴填补空巢之痛。这让人想起辰溪县的“农村幸福院”——火马冲镇大桥村“幸福小院”。一栋闲置农房改建成养老用房,让众多老人同处一院养老。老人们白天一起做饭、下棋,晚上有人守着唠嗑,既解决了独居难题,又聚起了村里的人气。真正的基层工作,既要有“身入”的姿态,更要有“心入”的自觉——不是为了“留痕”,而是为了“留心”;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出色”。基层治理的温度,从来都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里。
有人担心,“蹭饭”会不会变成新的形式主义?事实上,任何好做法都会怕“走样”。如果干部带着摄像机“打卡式蹭饭”,吃完拍屁股就走,那还不如不做。说到底,群众看干部,不是看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不在乎形式新不新,只关心日子甜不甜。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蹭饭干部”——不端架子、不搞虚功,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干部愿意托举起村民的饭碗,乡村振兴的“烟火气”就会越烧越旺。让每一碗“蹭”来的饭,都成为干群同心的见证;让每一次“蹭”出的实践,都化作共同富裕的果实。
毕竟,最感人的干群关系,往往就藏在那一碗热饭、那几句家常话里。
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女团张扬的青春。图源:抖音@驻村书记-董桂林
来源:桃花江微信公众号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1/91/1511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