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工商大学“智启乡韵”实践团:数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调研
2025-07-20 11:59:58 字号:

湖南工商大学“智启乡韵”实践团:数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调研

1.marked.jpg

座谈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20日益阳讯(通讯员 周楚钦)7月12日至18日,湖南工商大学“智启乡韵”社会实践团赴赫山区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泥江口镇、泉交河镇、新市渡镇、谢林港镇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

在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李鑫、罗彬、管佩熠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围绕“数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乡村、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探索数智技术与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村“两委”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提出微建议,献策“金点子”。

在泥江口镇,团队深入竹产业科技园、湘银之舞服饰、艾产业基地、数字化养鸡场考察,通过观摩学习、实践操作、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度解码乡村产业振兴的数智密码。座谈会上,泥江口镇相关负责人从林地数字化改革、产业园区升级、科技驱动创新等3个维度,详细介绍了该镇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就泥江口产业数智化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积极献言建策,并围绕数智化融入乡村、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等议题深入探讨。

2.marked.jpg

团队参观历史文化场馆。

在泉交河镇,团队紧扣“数智激活乡村肌理”主题,走访土地数字化流转中心、智慧农业基地、数字文旅项目及历史文化场馆,在沃野与文脉间,破译智慧农业的“数智密钥”。在赫山区美好生活中心,工作人员详解了全区60个村土地数字化改革成果,通过产权交易平台,零散农田整合为连片项目,依托无人机实景测绘生成三维地图,权属、地貌、附着物一目了然。3.7亿元成交额、31万亩流转土地的背后,是土地资源从“沉睡资产”到“活力资本”的智慧蜕变。

3.marked.jpg

团队实地探访“乡创农庄”的数智化发展模式。

在新市渡镇,团队走进自搭桥村,实地探访“乡创农庄”的数智化发展模式,解码乡村振兴的“自搭桥方案”。在农产品展区,土陶罐装的蜂蜜在玻璃柜里泛着琥珀光,旁边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蜂蜜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报告。在土鸡蛋展区,实践团深入了解数字化闭环管理模式,鸡苗发放开始就进行数字化登记,给每只鸡都佩戴了智能脚环,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和产蛋时间。在“农道e游”数据平台中心,实时展示着农庄的收支明细、游客数量、农户收益分配等数据,“阳光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集体经济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marked.jpg

团队走进清溪文学村,感悟以文兴业、以数赋能的清溪实践,找寻数智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清溪答案。

在谢林港镇,团队走进清溪文学村,感悟以文兴业、以数赋能的清溪实践,找寻数智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清溪答案。走进周立波故居,感悟文学巨匠的璀璨人生,找寻清溪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近距离品味“手稿长廊”,触摸创作温度。21家作家书屋,将阅读融入田园,让厚重文学焕发新生,成为清溪文旅的亮眼名片。对话湖南清溪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晓韧先生等高管,深入了解周立波文化IP和农业生态发展农文旅融合,找寻数智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答案。

湖南工商大学“智启乡韵”社会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让学子们深刻感受到,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实践团指导老师李鑫表示:“乡村振兴不一定需要巨额的投入,关键是要善于运用数智思维,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通过这次调研,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数智技术在乡村的实际应用,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接下来,我们会把这次调研的成果整理成学术报告,为其他乡村的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周楚钦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