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益阳讯(通讯员 乔鹏 管希宇)近日,湖南城市学院感光支教团在赫山区、资阳区同步开展“七彩假期”暑托班,以一场“红色+非遗”的青春实践,为基层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创新范式。
红土育心,星火筑魂。在赫山区暑托班的“三周文化”课堂上,24名孩子正通过角色扮演化身革命先辈。志愿者将周立波《山乡巨变》的文学场景设计成沉浸式剧本,孩子们在演绎中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历史脉络。“过去孩子觉得红色故事遥远,现在他们成了故事的主角。”支教团成员李彦慧介绍,课程还创新设计“红色盲盒”环节,随机抽取革命人物卡进行即兴创作,让家国情怀在互动中自然生长。
红脉传绝艺,赤焰承匠心。支教团成员刘梓捷以益阳珍贵非遗技艺——套色剪纸为切入点,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贺春华退伍后深耕文化传承的故事。支教团将这项省级非遗技艺转化为特色课程,用套色剪纸重现《湘江战役》的壮烈场景。通过解析作品中“赤色层象征热血”“金色层代表信仰”的符号语言,引导孩子理解红色精神。在创作环节,7岁的宁非凡用刮画纸勾勒出益阳丰堆仑革命旧址陈列馆:“我想把家乡的美和革命故事都刻进去!”当传统工艺遇上青春创意,五老精神的“无私贡献”与Z世代的“文化自信”在此交融。
活动现场。
“这不仅是暑期托管,更是一场文化基因的唤醒工程。”支教团指导教师乔鹏介绍,本次暑托班聚焦新兴青年群体子女的“看护难”痛点,更以文化基因唤醒、精神血脉赓续、实践育人创新三重维度,探索青少年思政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基层社区注入青春动能。
“孩子每天回家都兴奋地讲革命故事,还教我垃圾分类!”学生家长孙琴女士感慨道。
从套色剪纸的七层叠彩,到儿童画作里跃动的资江帆影。从大学生讲述“三周文化”时闪亮的眼眸,到家长接孩子时舒展的眉头。这场以青春为名的文化实践,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诠释着“守护根脉”与“开创未来”的辩证统一。当红色血脉遇见非遗薪火,湖湘大地的山乡巨变故事,又增添了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乔鹏 管希宇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941/52/1513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