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来镇进行科技培训及现场指导。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坚持党建引领,加大引才力度,提升育才质效,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激发人才发展动力,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产业发展 柔性引进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镇党委成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建立乡土人才、外出人才和需求人才台账。实行一把手联系人才制度,由13名镇村主要负责人结对联系知名乡友28人。利用过节返乡之际,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恳谈会,吸引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乡友人才回乡投资兴业。搭建校企平台。将人才工作与镇域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依托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入驻,搭建校企协作技术创新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成彭少兵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教授6名,培养本土创新人才,熊姣军、吴正波两人分别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同时,采取“能人带村民”的方式,邀请相关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来镇进行科技培训及现场指导,年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带领村民走上规模种植、生态种植、科学种植的高效农业路子。推动产才融合。2023年,彭少兵专家工作站开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生稻关键技术科研,建成了全球第一个再生稻无人(少人)农场,实现“耕、种、管、收、烘”全流程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今年,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落户千山红镇,为镇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撑。
聚焦乡村建设 深挖本土人才
盘活乡土人才。注重把“土专家”“田秀才”、产业致富能人、有威望的乡友、在外经商能人乡土人才等纳入镇级人才管理,实施分类造册,全镇乡土人才信息库共摸排建档154人。抓实技能培训。针对有自主创业、技能提升需求的村民,今年来组织开展创业就业、种养殖技术、农业知识等各类培训6期,覆盖800余人次,全面提升农民技能。发挥人才实效。由村“两委”带头,党员示范,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鼓励“乡土人才”发展稻虾、渔业、蔬菜等产业,带动乡村质效提升。如“两新”党组织负责人梁华经营的金燕子稻虾生态农场,获评“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党员张凯创立的四季家庭农场种植的蔬菜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新农人”何爱春凭借智慧农业方面的出色技能获评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聚焦基层治理 培育后备人才
多渠道“选”才。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邻长”中挖掘培育村级后备力量32名,通过党员春训、主题党日、参与村级事务等方式提升后备队伍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选优配强“三长”队伍,推选45名退休镇村干部、“五老”人员担任邻长,听民意、解民忧,主动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多方式“育”才。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沉下去看”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近3年来,先后组织12批300余人次,赴长沙、浏阳和益阳学习先进经验;邀请9名专家教授为农村党员群众授课。鼓励村(社区)“两委”干部报考农民大学生提升学历,连续3年培养3名村(社区)干部成功考录公务员。多措施“激”才。成立教育基金会,发动乡友捐资助学,每年对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奖励,今年全镇考录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4人,其中大西湖村李想同学荣录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营造了尚贤重才的浓厚氛围,为乡村发展培育了生力军。
下一步,千山红镇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深化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共同推动千山红镇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来源:大通湖区千山红镇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856/68/1457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