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新正在发“教育助学”奖金。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李胜财 苏赛 夏平 益阳报道
爽朗的笑声,乌黑的头发,走路带风,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位年近6旬的老兵。他就是桃江县武潭镇汤家锻村的“兵支书”周立新,他在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22个年头。
谈起最初当“支书”的经历,周立新告诉笔者纯属“误打误撞”。2002年5月,正值壮年的周立新,当时正在深圳某公司担当保安主任,有着一份不菲的收入。一次回乡探亲中,恰逢村上换届选举。原本只去凑个“热闹”,却被老支书一眼“相中”,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当起了村支书。
“立新这小伙,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军人出身,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村上就是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年近8旬的老支书周碧华,谈及那段往事,依旧是记忆犹新。
军人的作风,已然深入骨髓。周立新走马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学校。当时,修建于上个世纪70年的石家田完小,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经成了危房,镇上正在为其重新选址。当周边村还在犹豫不决时,周立新当机立断表示,要积极争取将学校落户汤家塅。一开始,不少村民并不理解,认为建学校需要占用村上大量的土地,还需要自筹大部分资金。周立新却不这么认为,他知道学校建上村上是一件利民的大事。于是,周立新挨家挨户的走访,耐心地向村民解释教育的重要性,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乃至整个村庄的未来。不仅如此,他还带头将自家的将近一亩土地无偿捐出来,作为学校建设用地,并承诺资金的问题他来想办法。
说干就干,周立新骑着一辆摩托车东奔西跑,一边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经费,一边向当地优秀乡绅乡友争取资金。一连跑了一个多月,一次“化缘”的途中,由于天夜雨滑,意外摔倒,住院了十多天,一出院,他带着护腰又接着跑。经过周立新的不懈努力,汤家塅小学终于在2003年2月破土动工了。在学校一年多的修建时间里,周立新早出晚归,不仅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还挤出时间充当免费电工技师。
学校建成后,周立新为了使老师能安心教育,学生能用心读书,他联系爱心乡友成立了“爱心教育”基金。从2017年开始,每年投入近10万的资金用于奖励优秀老师生、救济困难学生。通过村上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汤家塅小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由原来全镇的“后三名”逆袭成“前三甲”,十年间,全村先后有近200名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
“兵支书”周立新,吃得苦,霸得蛮,群众心中就有“杆称”。2008年,汤家塅村与周边三村合一,周立新再次以高票当选汤家塅村村主任。面对新挑战,他初心不改。合村之后,周立新考虑到汤家塅村地理位置较偏,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生,当地拥有300余亩稻田,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于是,他立马组织村支两委进行调研,对年久失修的山塘进行夯实衬砌,并清除淤泥,为稻田灌溉提供保障。从2008年开始,所修山塘水库十余座,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周立新思路明确且直接。汤家塅村的楠竹资源丰富,却因出行与运输等问题的制约,守着“金饭碗”讨饭吃。为了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周立新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亲自监督工程施工,硬化本村公路19公里。2015年当安马高速需从汤家塅村穿越而过时,征地拆迁在周立新的协调之下,村民高度配合,圆满按期通车。
当年的年轻“支书”,如今成了“老支书”。周立新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22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周立新始终是干劲十足,带领村民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安全饮水千家万户,晚间出行明灯相随,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困有所扶。当年的发小,不少人都已经事业有成,有人打趣周立新,“要是不当这个支书,你早已是个大老板。”
面对朋友的打趣,周立新唯独感觉亏欠了结发妻子,这些年家中的担子全落在了妻子身上。然而,当他面对妻子的理解与一双孝顺的儿女,特别是看到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村民,周立新由衷地感叹道:“我比‘百万富翁’更快乐!”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李胜财 苏赛 夏平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848/55/1372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