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桃江:竹林间的“新蜕变”|再访山乡巨变③
2024-09-24 22:33:02 字号:

桃江:竹林间的“新蜕变”|再访山乡巨变③

编者按:六十多年前,一部《山乡巨变》让人们看到了历史巨变中的益阳农村。今天,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涌中,红网时刻记者带您走遍益阳七个县市区,再访“山乡巨变”。

微信图片_20240925112920.marked.jpg

大塘坪村鸟瞰图。

红网时刻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李胜财 苏赛 益阳报道

在资水上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千亩双季稻示范基地,它与周围精心布局的“笋竹菌”三用林交织出一幅生态和谐、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这是位于桃江县马迹塘镇被资水三面环抱的大塘坪村,这个曾是三村合并的小山村,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沐浴下,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正上演着新时代的竹林“蜕变”。

笋民排队等待竹笋收购。

“目前,该基地年产量已稳定突破千吨大关,不仅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据大塘坪村支书杨岁丰介绍,自2021年起,基于本村地理优势,加之政策扶持与经济效益考量,双季稻千亩示范基地顺利落地,并由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完成生产,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村民詹新华提到,像他这样年岁已高或劳动能力受限的村民,每年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能获得200至1000元不等的额外收入。

山林间,1500亩笋竹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近年来,响应镇党委政府竹业小镇建设,该村成立桃江县库区竹笋专业合作社,对1000多亩竹林进行提质培优。特别是2021年以来,为深入挖掘林下经济潜力,大塘坪村成功引进湖南村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该基地内规划并实施了林下仿生态菌类栽培项目,主要栽培竹荪、黑皮鸡枞等珍稀菌类,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示范基地面积达50亩,计划逐步扩展至200亩。

“以前我们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合作社,种植笋竹、养殖菌类,再加上水稻,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忙的时候,合作社有30多人一起工作,现在每天的工钱也涨到了190元。”70多岁的脱贫户王大爷在合作社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

马路边的竹篱笆。

竹笋、菌菇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不仅得益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杨支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竹子的收购价是20至22元一百斤,但由于运输成本高昂,村民对于深山中的竹子往往“爱莫能助”,宁愿使其烂在山里。现在,村里建成了9公里的高标准林道,硬化了3公里路面,加宽了12公里路面,人、竹、笋的出行都变得更加便捷。竹笋更多了更便宜了,村里半成品加工个体户肖望京每年能实现收入30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大塘坪村的村容村貌也同步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厕所改造项目惠及608户家庭;水利设施全面升级,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夜幕降临时分,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温暖了他们的心房。

在住宅改造方面,大塘坪村充分挖掘和传承竹文化,将这一元素巧妙融入乡村建设中。经过统一规划与精心设计,村民们的住宅焕然一新,屋顶覆盖着青翠的竹片,门窗镶嵌着精致的竹艺装饰,墙体上绘制着生动的竹景画,就连菜园也围上了竹篱笆,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淡淡的竹香所包围,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竹文化画卷之中。

组织村民召开屋场会。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塘坪村还注重乡风治理和民风淳化。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屋场会”“网格化管理”等“三个阵地”,筑牢“舆论高地”,打造“风清气正、人心所向”的发展环境。

“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会在‘屋场会’上讨论,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及时反馈,感觉村子更加团结和谐了。”村民詹柏仁表示。此外,大塘坪村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公益事业。

夕阳西下,或聚在村口的大树下谈笑风生,或漫步在竹林间享受自然的宁静;或相约村文化广场来一段“佳木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塘坪村正以如滔滔资江水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 慧婷 李胜财 苏赛

编辑:赵佳妮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