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赫山区会龙山街道:艺术“添彩”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1-06 12:58:22 字号:

赫山区会龙山街道:艺术“添彩”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015438d111ad4ee9aa31403f06a9c673.marked.jpg

麻青恒在设计课程。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郭蓉 益阳报道

陶艺、绘画、木艺……1月6日,走进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大河坪村,一家质朴又颇具艺术特色的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这家名为“归朴匠心”的文化传播工作室由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立,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演绎着一个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青年创业 传承非遗文化

沿着大河坪村绿洲马场一路前行,一座小院映入眼帘。种满鲜花绿植的竹篱笆围绕着干净整洁的小屋,油纸伞、竹艺等传统手工艺品装点着建筑……院子的主人麻青恒、赵天晴、张硕正忙着讨论接下来的课程安排。

麻青恒、赵天晴、张硕都是湖南工艺美院雕刻专业的学生。因为钟情于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推广,自入学后,3人分别拜师益阳非遗传承人学习明油纸伞、羊舞岭窑陶艺、洞庭木雕等制作技艺。2022年6月,在即将毕业之时,3人计划创业,希望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事业。经过反复考察,他们最终决定在大河坪村创办一个文化传播工作室。

为节省成本,从墙面装饰,到地砖铺设,再到桌椅、板凳等家具用品,大家自己全部自己动手。不会组装书桌,他们就上网学,或者到附近村民家中请教。室内装饰需要大量竹子,为了省下清运费,3人便到附近山上砍,再一根根背回来。由于不熟练,手一次次磨出血,为赶工期,大家更是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最难的是课程设计。工作室致力于向全市青少年提供非遗文化体验课程和创意产品制作,如何将自己熟悉的非遗技艺,变成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让大众接受呢?为此,大家走访了曹正新、史一村、陈劲松等专业人士,虚心听取建议,同时,走遍了益阳及周边大大小小的文艺工作室,努力学习他人专长。

2022年10月1日,工作室正式对外营业,在多方支持下,已经开设了木雕、扎染、陶艺、竹编等非遗文化特色课程,同时依托线上平台实现非遗手工艺品的销售。“希望尽我们的一点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麻青恒说。

双向奔赴 艺术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工作室就在绿洲马场对面,环境很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连日来,大河坪村村民纷纷自发通过微信、抖音等帮忙宣传,扩大影响力。工作室的创立与发展,是一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大河坪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村庄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该村积极引进支持该工作室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入股,确保了项目有序运行。该村将一套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的闲置房屋重新装修,作为工作室的教室用地。同时,村集体致力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3公里道路,并新修了卫生间、停车坪等设施。同时,村委号召村民积极提供帮助。工作室室内装修需要竹子,村民免费提供;学生们不熟悉家具制作,村里的手艺人便手把手教……

工作室的成长也得到了共青团赫山区委、会龙山街道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团区委积极推介麻青恒等参加了全省“百企联百村”帮扶企业青年骨干培训班等,帮助3人迅速成长。从项目策划到课程打造,会龙山街道党工委全程指导,并积极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推荐这一项目,同时帮忙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帮忙解决资金难题。

目前,艺术工作室共有4间教室,可同时容纳120人进行活动,每日共可接待480人次,已经为大河坪村增收20万元。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郭蓉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