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吴建平 肖丹 李胜财 凌学文 益阳报道
桃江,一座地处湘中偏北的竹乡小城,因桃花江得名,因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扬名海内外。这里盛产楠竹,“楠竹之乡”美誉名满天下,然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为人知。
自秦置县,桃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美人文化、竹文化、屈原文化、民俗文化相得益彰。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写下不朽诗篇《天问》,留下千古天问台;当代著名作家、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莫应丰出生于这片竹乡深处;国画大师高希舜、胡念祖落笔成辉,3位院士、7位将军、8位大学校长,800多位专家教授,尽显名士风流……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设立“桃花江文艺奖”,出台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众多文艺人才在桃江这片热土上孕育、成长。
当前,桃江正努力建设崇德向善、崇文尚武、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以文学沃土滋养文明建设,让“文学之花”与“文明之花”犹如一朵“并蒂花”盛开在这竹乡深处,愈发飘香四溢。
“奋进百年路 竹乡颂党恩”2021世界读书日暨桃花江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现场。
在文学土壤播种文明种子——
校园文学社团有如“雨后春笋”
多年来,文学社是桃江教育的一大办学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推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桃江县鸬鹚渡镇中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中学办起了“淘金”文学社。在其示范引领之下,1985年,桃江一中“凤凰山”文学社成立。一时间,文学社如同雨后春笋,齐刷刷地在各个中小学探出头来。到90年代初,全县中学生文学社发展到二十多家。
1996年,桃江县教研室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并于2000年更名为桃江县中小学生文学社联合会。《人民教育》曾盛赞其为“全国第一家”。湖南省少年作家协会称赞这是“中国第一艘校园文学社团航母”。
在文学土壤里,全县百余家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各文学社在籍社员现已达到12000多人。
这期间,桃江一中凤凰山文学社50余名文学社社员当上了小记者,走街串巷,写下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桃江六中小港文学社社员进行调查研究,写下行动与思考相结合的调查报告;桃花江镇二中新星文学社、桃花江小学小荷文学社、武潭镇中心小学奋竹文学社、灰山港镇中学春草文学社、向阳花学校向阳文学社社员走进大自然;“淘金”文学社学生采访革命先烈的事迹和当代风流人物,收集了大量的本地德育资源,写成了一篇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这样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爱做文学课题的氛围里,形成了桃江县独有的校园“文学社”文化。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文学社的社长、主编们更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邀请知名作家做文学专题讲座,与省、市、县著名作家保持了较密切的联系。
“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牌匾。
40年的坚守难能可贵,也得到了肯定。40年间,桃江共有1万多件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已经突破1000项(次),9000余篇学生习作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全县共出版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集10余部,桃江一中出版了《雏凤声清》《徜徉热土》等5部,桃花江镇二中出版了《香草巧克力》,鸬鹚渡镇中学出版了《“淘金者”之歌》,大栗港镇中学出版了《击水年华》。
“凤凰山”“淘金”“春草”“新星”等文学社先后被全国中语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评为“中学生文学社活动百家”“全国十佳文学社团”“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团”。
2009年,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县教研室报送的桃江县中小学文学社联合会会刊《汇泉》荣获一等奖,三堂街镇中学的《七色花》等22所学校的文学社刊荣获一、二等奖。
2023年3月,桃江还依托著名作家莫应丰故居,创办了“莫应丰少年作家班”,县作家协会和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市县作家和优秀语文教师前往参加作家班培训的青少年义务讲课,为培养文学新人,引领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
花鼓戏《张师长献盐》剧照。
在文学土壤深耕红色文化——
让崇文尚武根植“血脉基因”
红色血脉,崇军尚武。梳理县域红色资源遗存状况,可以发现,桃江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书籍等元素比比皆是。
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张子清红色教育基地等组成了桃江本土红色系列馆址,在省内外形成较大影响;结合“张师长献盐”等10余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成功打造红色谱系创作花鼓戏《红军名将张子清》《正太风暴》(张昆弟)、微话剧《师长献盐》等舞台剧目、《张子清》等红色歌曲、桃江《红色记忆》地图,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得以被人传颂,本土红色文化IP极具特色。
对于当代英雄,桃江重点聚焦培塑优抚环境,确保崇军保障之实。通过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确保从军后顾“无忧”,安心建功军营。“湖南好人”钟晓安曾对桃江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方面高度肯定,“政府每年举办退役军人免费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暖了我们的心窝子。”
2020年至今,先后有3名桃江籍官兵荣立一等功、25人荣立二等功,190人荣立三等功,功臣数量位居湖南全省县市区前列,成为和平时期名副其实的“功臣之乡”。
凭借现有资源,桃江强化“红色引领”,深挖红色文化,还让红色故事融入了现代表达。近年来,桃江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在文学土壤中深耕红色文化,营造拥军荣军氛围,全力助推桃江儿女从军报国、建功立业。
桃江建立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实施方案》,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通过培育和发挥基层组织力量,桃江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在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内容中积极融入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各类颁奖典礼、主题广场、“军功榜”等,机关、校园、社区、企业……处处展示着英雄模范先进事迹,2022年4月,桃江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山乡有理 理润桃江”“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群众30000余人次。众心、蓝天等志愿者协会自发组织群众参与慰问抗战老兵、青少年红色教育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50余批次。2022年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全县参与人数超过11.3万,参与率接近92%,群众满意率达到97%。
相关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桃江传承红色文化的文明实践活动特别支持和赞赏。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榜样成为社会风尚,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立功报国。
桃江县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在文学土壤结出文明硕果——
提升公共文化注入“书香”气息
文明与文学花开两朵,为了让这朵“并蒂花”盛放,桃江着手提升公共文化建设。
近年来,桃江县通过积极探索总分结合、文旅融合、活动配合“三合”模式,加大图书阅览设施建设、氛围营造和活动举办,县、乡、村实现图书阅览服务全覆盖,营造了“爱读书、常读书”的浓厚氛围,引领了“全民阅读、增长知识”的健康新风尚,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蓬勃发展浓郁了“书香”气息。
目前,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已建成一个总馆、12个分馆和217家村级“农家书屋”的“1+12+X”的图书馆总分馆格局,三级联动形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阅览服务网络。县图书馆设有报刊阅览室、图书外借室、多媒体室,少儿借阅室、少儿活动室、采编室、过刊过报室、地方文献室,参考咨询室9个服务窗口,年接待到馆读者15万多人次,还积极扩建150平米的经典文学书库,内有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书籍4万多册。
近年来,桃江进一步丰富了藏书资源。目前,图书馆内拥有藏书20万余册,视听文献8万余种,电子书籍42万余册,数字资源7.5TB,年订阅期刊报纸200余种。
环境安静优美,软硬件设施飞速提升,全民阅读也有了新的去处。桃江县图书馆总分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不但实现了通借通还,而且节假日不休,全日制开放,所有场地和设施全部向读者全免费开放,每位读者凭身份证就可以零门槛享受图书馆的所有服务。
为增强阅读的便利性、舒适性,桃江县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迈进了关键一步,成为益阳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中首家全馆自助图书馆。集借、阅、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图书信息中心功能齐全。桃江还在全市率先建成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通过几年的努力,桃江还继续积极探索着“旅游+文化”服务模式,通过“图书馆+景区”“图书馆+酒店”等形式,打造文旅融合阅读新空间,提升旅游品质,助推全域旅游发展,让文化更具有活力,让旅游更富有魅力。以“桃江竹廉文化教育基地”“湖南喜龙美人谷生态农庄”“云麓·木居酒店”等为代表的流动图书服务点,既为景区、酒店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也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领略桃江的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
在桃江,市民还有一种新的阅读风尚,那就是“图书漂流”。目前,全县已建立图书漂流专柜30余处,市民在学习工作之余,将理论学习融入读原著、学原文,将人文知识增见识、提修养融入日常阅读之中,学用结合。
不仅如此,通过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桃江还进一步加强了文明知识传播,在读书中开拓视野,在读书中感悟文明,在读书中提升素质,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提供更加强大的知识力量、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民阅读,全民提升。在桃江的文学土壤上,“文明之花”正华丽绽放。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吴建平 肖丹 李胜财 凌学文
编辑:岳敬然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740/97/1272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