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诚 刘慧婷 通讯员 陈卫芳 益阳报道
“以前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墓地,很影响村容环境。现在村里将坟墓统一迁移至公益性公墓,又将道路拓宽,安上环保路灯,种上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将厚养薄葬的观念深入人心。”
说这话的是大通湖区金盆镇大东口村村民严敏。面对越来越整洁的乡村环境,严敏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心里的幸福感也越来越浓。
金盆镇大东口村金漉路整改后干净整洁。
多措并举推进“三沿六区”旧、散坟专项整治和生态复绿,是大通湖区近年来开展的乡风文明治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相关工作 的开展,“厚养薄葬”逐渐成为新时代乡村的主流,“移风易俗”让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也让村民之间的情感越来越近。
“迁”出来的文明新风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家庭层面,最大的事,莫过于经济活动的开展与对逝去先人的慎终追远。而后者往往直接反映着一家一村一乡的文明风尚,并对前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大通湖区是湖南优质农副产品的主要产区,但在早些年,由于亲人去世后多按照传统殡葬习俗进行土葬,导致不少沟渠、道路、耕地旁墓地遍布。比如,该区金盆镇46平方公里的镇域范围内,散埋旧坟就多达6000余座。
金盆镇大东口村金漉路整改前旧坟遍布。
为了深入推进乡风文明治理,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2022年以来,大通湖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
迁坟就要动土,而动土的关键是“动”思想,即打通思想难关。为此,大通湖区组建了工作专班,实行分区域责任到人,对“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全面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邀请组织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镇村“意见领袖”成立“攻坚工作组”,多层次、全方位上门宣传整治政策,同时组织群众到整治效果好的地区实地观摩,提高群众对专项整治的认可度与参与率。
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样非常关键。为此,大通湖区积极宣传引导涉及迁坟区域墓主中的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并做好亲属工作,第一时间完成专项整治任务。同时尊重传统和当地风俗习惯,根据安葬位置及亲属意愿实施“一域一策”,“一坟一策”,利用清明节和冬至集中推进,并在全域推行“村规民约+道德理事会”治理模式,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传统美德。
慎终追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坟墓迁改要想获得村民长远支持,还要做好后半篇文章。为此,各地聘请当地村民负责陵园墓地的日常管护,同时在陵园附近设立临时停车场方便祭祀,聘请了第三方绿化管护团队,成立村组环保队,形成管护长效机制,助力绿色殡葬。
多措并举之下,截至目前,大通湖区已建成公益性公墓4处,墓位11434个,移葬旧坟11015座,火化率100%,其中金盆镇目前已成功迁坟4200余座,金盆镇大东口村创造了一个月迁移1300余座散坟零上访的成绩。
主公路沿线旧坟全部治理到位,坟山变成了绿地,陋象变成了美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塑好乡村振兴的“灵魂”
殡葬文明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风文明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着最基本、最深沉也最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大通湖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擦亮乡村振兴的文明底色,乡村建设呈现新气象。
大通湖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利用各村、社区文化广场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及广场舞等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等,让农民群众在文化参与、文化享受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2月4日,在北洲子镇市民广场举行“闹元宵”民俗文化活动。
在家教家风建设中,推动家规家训上墙,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各村、社区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农户”等评选活动,表彰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以家风带民风,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乡风民风在大通湖区逐步形成。
金盆镇大东口村表彰“平安家庭”。
如何通过强化基层治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凝聚人心,大通湖区作出了有效实践。
该区在旧坟整治的基础上,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评议+评定+评比”为抓手,落实“严、实、广、细”的要求,全面推进改水改厕、美丽庭院“六个一”等惠民工程落地生效。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治理,美化了乡村面貌、提振了乡风文明。
河坝镇三财垸村居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使得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入公墓安葬、文明祭扫等现象蔚然成风,基层干部、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提供丧事办理流程服务,主动送政策上门,让群众少跑路、少费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文明乡风在农村的落地生根。
大通湖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道德档案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村两委成员、老党员、村民代表负责道德档案的打分和评议,评选为先进家庭的农户不仅得到表彰,还在道德模范评选、村民福利待遇、政策性扶持救助、就业、入伍等方面优先。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大通湖区在所有村、社区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但成为学习、宣传党的政策的阵地,而且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助耕帮扶、技术指导、医疗资助等,助推农村良好风气形成。千山红镇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进千家万户”活动,打造红色爱心驿站场所,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山红镇理论宣讲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
目前,大通湖区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创建省级美丽文明村镇14个,千山红镇2020年被授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获评全省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
创新路径为文明“护航”
“在座的都是共产党员和基层骨干,大家要带头不信邪教迷信,坚决同‘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共同打造清朗的社会治安环境,让广大老百姓都能过上平安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大通湖区委书记王新宇的这段话,既是对党员的期许,也是对党员作用的肯定。推进乡村治理,构建文明乡风,离不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治理路径上的不断创新。
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大通湖区选齐配强基层党支部,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金盆镇大东口村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地的乡村治理模式,走出“三讲三访三评”的乡村治理新路子,即:讲道理、讲情理、讲法理;有需求必访、有良策必访、有贡献必访;评议员评议、红黑榜评定、积分制评比。
金盆镇大东口村乡村治理红黑榜。
干部“三讲”,让乡村治理变得有“理”更有“礼”,实现以“理”服人,以“礼”化人;下沉到基层的“三访”,让乡村治理有“新”更有“心”,新点子频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也贴得更近了;常态化的“三评”,则让乡村治理中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北洲子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断深化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工作。该镇北胜村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立党支部,全面激活党员“红色细胞”,畅通治理“神经末梢”。如针对村民集中居住区广场舞队、锣鼓队、广场周边小卖部、超市等16户特殊群体,推选出1名优秀村民代表,成为村情民意“观察员”“收集员”“调解员”,通过民情恳谈会、屋场会收集民情民意,在寓教于乐、“七嘴八舌”的聊天中为身边群众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服务。
北洲子镇北胜村广场联户代表张纯组织民情恳谈会。
当下的大通湖区,正呈现出一派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景象,而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不断获益的村民们,奔向更好生活的干劲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足,一条文明、富裕、幸福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这片土地上渐次铺展开来。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张兴诚 刘慧婷 陈卫芳
编辑:岳敬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646740/58/1275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