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重大国家战略,2022年8月13日至15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益阳市召开。会议倡导:坚持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原则,以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为己任,重点推进“良田建设、良种选育、良法推广、良态构建、良品打造、良治协同”六大行动,共同建强“洞庭粮仓”。
现代化农田。
实施“良田”建设行动
一是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做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创新高标准农田建管护长效机制,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质高效的示范区,助推洞庭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全域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工程。依据辖区安全利用类耕地重金属污染因子、污染程度、立地条件等情况,确定品种替代、水分管理、肥料优选、土壤调理,耕作优化、叶面阻控等单项技术优先次序,落实单项或多项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三是全域推进耕地保护工程。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四是全域推进土地数字化改革工程。大力推广土地数字化改革试点,将土地由散而聚、由户到村,把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数字化登记,入股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数字化流转,变户户包田为人人持股、变线下招商为双线联动、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经营规模化。
常规优质稻制种推广。
实施“良种”选育行动
一是开展专用稻和低吸镉品种选育工程。依托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低吸镉水稻品种、高档优质稻品种选育,组织筛选、试验、示范与推广。二是开展常规优质稻制种推广工程。积极引进省内外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落户洞庭湖区,加强标准化制种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稻制种规模,推广“一企一片一种”优化模式。三是开展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开展湖区农作物优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抢救性收集珍贵的、濒危的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
“智能农机”工程。
实施“良法”推广行动
一是全域推进“数字水稻”工程。打造一个国家级全域现代化数字水稻综合体,启动“统防统治”数字化管理项目,实现数字化技术覆盖及标准化种植指导,探索打造数字香米品牌经验。二是全域推进“智能农机”工程。抓住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契机,建设智能农机生产模式,用好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政策,指导帮扶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农机合作社创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三是全域推进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工程。积极打造双季稻万亩(千亩)综合示范片,全面推广“早专(加)晚优”模式,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科学利用、确保安全,大面积带动粮食生产高产优质。四是全域推进“十代”社会化服务工程。聚焦水稻育秧、机插、机抛、收制、防控、烘干、仓储、初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十代”社会化服务,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广泛应用,加快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全托、半托等“N代”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五是全域推进农旅融合工程。扎实做好稻米产业“+旅游”工作,打造大湖之南农耕文旅名片,稳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清除水垃圾。
实施“良态”构建行动
一是全域推进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洞庭湖流域生活污水采取分散处理就近利用模式、纳管模式、污水处理站模式、生态模式、单户或联户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模式等五种治理模式进行全面治理;以集中连片精养池塘为重点实施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实现养殖污水达标排放。二是全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畜禽养殖场升级改造,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积极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施,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进行治理,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三是全域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程。以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为抓手,坚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新测报、新方式、新技术、新药械、新产品“五新”同步推进,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按照“精、调、改、替、提、带、策、宣、统、实”的工作路径,采用精准施肥、调优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工作人员在测量烘干后稻谷的含水量。
实施“良品”打造行动
一是全域推进粮食加工产业升级工程。根据粮食品类和市场需求,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改造提升技术装备,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努力做优做强“胚芽米”“发酵胚芽米”等系列产品,实现农产品从“产品”到商品再到保健品的转型升级,大幅度提升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山乡巨变,实现乡村振兴。二是全域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工程。积极推进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全面落实“检验检测+质量溯源+5G技术”,以政府监管信用作背书,给稻米产品注册并颁发“身份证”,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三是全域推进粮食品牌建设工程。全面整合洞庭湖区“三品一标”资源,统一制定洞庭湖区稻米产品质量标准,集中打造“洞庭香米”区域公用大品牌,重塑天下洞庭稻米形象,让“洞庭香米”走向全国、飘香世界。四是全域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网络建设工程。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动粮食仓储升级改造,大力推广低温储粮、绝色储粮、信息化等技术,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调联动,做好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各环节有效衔接,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粮食保供稳市工作,确保市场粮源供给充足。
洞庭粮仓建设。
实施“良治”协同行动
湖南省、湖北省人民政府应将建设洞庭粮仓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予以高度重视,在两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从五个方面协同行动。一是协同制定洞庭粮仓建设规划。以洞庭湖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制定洞庭粮仓中长期建设规划,以指导区域粮食生产。二是协同构建洞庭粮仓建设工作机制。成立由两省、“四市一区”政府相关领导组织,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税务、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洞庭粮仓建设工作机构,建立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以强化区域合作。三是协同整合洞庭粮仓建设资源。全面整合洞庭湖区各自为政的“一县一特”“一地一策”发展战略,跨区域跨行业整合资源、组建科研团队,制定稻米质量标准,创建“洞庭香米”区域公共品牌。四是协同治理洞庭湖生态环境。洞庭湖流域生态治理欠账多、任务繁重,“四市一区”必须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保护”的底线思维,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力度,不留环境污染死角,为建设洞庭粮仓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五是协同开发“洞庭香米”市场。“四市一区”应在共建“洞庭香米”区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以源远流长的稻作文明底蕴,闻名遐迩的天下洞庭名片、毋庸置疑的政府信用作背书,协同开发“洞庭香米”线上、线下市场,为洞庭粮仓建设强基固本。
我们认为,只要两省“四市一区”全力实施“六良”行动,就能共同建好洞庭粮仓,打造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带,奠定洞庭湖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来源:政协益阳市委员会
作者:谢梅成 罗放华 周志宏
编辑:田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m/content/2022/08/12/1171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