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赫山:一位“斜杠中年”的奋斗征程
2022-04-07 15:22:14 字号:

2a3a958f3d1b4c9b8a72a8ba34a893da.marked.jpg

在新河旁种植的花朵。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杨俊逸 益阳报道

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青年被叫做“斜杠青年”,这种很潮很酷的多元生活方式,却不只是“青年专属”,在赫山区泉交河镇,就有一位名叫刘杰军的“斜杠中年”——他当过兵、扛过枪,也创过业、经过商,而现在,他正捣鼓着怎么种好一片田、带富一群人。

军人、老板、农民……他有着多重职业和身份,但不论如何变化,有一个身份、有一份初心他始终不改,“我是一名党员,自己日子过得好还不够,我要带着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在他看来,当军人是为国尽忠,创事业是为民谋福,党员身份不只让他目标坚定,还让他敢于践行。

当好首席“美容师”

当过兵、人高马大的刘杰军,初看可能像个“莽汉子”,然而,他闯出的第一份事业却要下足“绣花功夫”。退役后,他并不安于分配好的工作,不断尝试创业,“我从2007年开始创业,刚开始缺钱、缺人手、没业务,我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挺了过来,算是五年磨一剑吧!”创业之初的刘杰军栽过跟头、有过动摇,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番摸爬滚打后,他终于在2012年成立杰军保洁有限公司,承接起全镇的环保美化工作,自此,他成为了泉交河镇的首席“美容师”。

说起工作,刘杰军头头是道:“清洁是第一步,生活垃圾、河湖垃圾、陈年垃圾等都要清除,只清一次还不够,必须做到常态化、长效化。下一步是美化,光秃秃的不好看,得种些花草树木,既养眼又环保。”全镇的日常卫生保洁是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为此,刘杰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配备了21辆拖拉机和2辆洒水车,招聘了100余名保洁员。在刘杰军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到目前,杰军保洁年均清理镇区垃圾、陈年垃圾、农村生活垃圾等3500余吨,清运河湖、水库、河坝等的陈年垃圾、建筑垃圾等300余车。

如果说日常的保洁工作需要耗时费力,那么美化环境就需要细心细致,刘杰军时不时就在镇上转悠,见到哪个显眼的地方能“润色”一番,就赶忙去找花苗、树苗。“前不久,我又在奎星公园栽种了40多棵柳树、水杉树,等它们长得枝繁叶茂,肯定好看。”对于种什么、怎么种,刘杰军也非常讲究,不仅要精心挑选花期长、生命力旺盛的花苗、树苗,在播种前还要清除杂草、清理垃圾,为种子扫除生长障碍。如今,每到夏秋之际,在泉交河镇林翼大道、团结路两旁和奎星公园等处,玫瑰、紫薇、格桑花、美女樱、向日葵、百日菊等竞相盛开,百花争艳的如画美景,常引来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40e7a6c7c93d46e6a85fc5766c0f2d92.marked.jpg

乡村振兴退役军人创业基地。

站好军人“二班岗”

部队有句俗语:“当兵不当副班长,站岗不站二班岗”。战士们都不大情愿站“第二班岗”,因为值这班岗的人会在睡熟时就被叫醒,非常难受,刘杰军的“二班岗”却是他在退役后主动站的。4年的军旅生涯里,他为部队站好了第一班岗,退役后,他出资费力,劳心费神,为退役军人建基地、谋出路,这便是他的“二班岗”。

“退役后我经历过迷茫,创业时也走了不少弯路,我经常想,怎样才能让其他退役军人迅速融入社会,所以成立了这个基地,希望它既能服务退役军人,又能让退役军人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刘杰军说。2019年5月,益阳市泉交河镇首个“乡村振兴退役军人创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中设置了党员活动室、技能培训室、退役军人信息档案室、政策法律咨询室、扶贫帮困室等功能室,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刚退伍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杰哥的帮助下,我开始进行生猪养殖,并承包田地种水稻,怕我不懂技术,杰哥还特意请了农技专家来指导,现在我总算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提起刘杰军和他的创业基地,泉交河镇来仪湖村的退役军人彭建南尤为感激。

a65ac98384cb425ebd14eee2887866d0.marked.jpg

正在翻耕的农田。

做好现代“新农民”

开了一家公司,办了一个基地之后,刘杰军仍不“安分”,仍想“折腾”一番,今年,他又开发了一项“新业务”——种田。他在泉交河镇兴泉村、祥云村等村共流转了1000余亩农田,从老板转身当农民,他完成了一次在别人眼中可能不算华丽的身份转变,可他很是自豪:“种田不是小事,而是关乎百姓口粮、生计的大事,现在农村劳动力不足,耕地抛荒撂荒的也不在少数,我看到土地闲置就感到可惜。”在他看来,“当农民”不只是一次新的职业尝试,更是为了粮食大计。

多了一个身份,便多了一份责任,尤其是这1000亩田中还有部分耕地地力较差的田。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种田新手”,这是个极大的挑战,人员、设备、技术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不过,刘杰军很快有了法子。缺人手,他就从保洁公司挑出10余名耕作过几十年的种田好手、老手来帮忙;不懂技术,他就主动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学习请教专业的种植技术。“我公司的十多名种田好手都掌握了不少田间管理技术,同时又有保洁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好品质,这是一支现成的种田队伍,而且镇里的农技指导员也很给力,教了我许多种植技巧,让我心里踏实不少”。良好的人员基础和技术指导,让刘杰军少了许多烦恼。

做好了人员配备,解决了技术难题后,一向雷厉风行的刘杰军二话不说,便买下两台轮式拖拉机和旋耕机,“没什么好犹豫的,现在国家政策好,每台能补贴1-2万元。”如今,在两头“铁牛”不知疲倦的翻耕下,几百亩农田已经破土待种,16000余斤种子、19余吨肥料已进入他的农资仓库,相信不久后,1000多亩田地里孕育的稻苗将会茁壮生长,待到成熟时,收获一片金黄。

对于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刘杰军并不是很在意,最令他开心的,是他帮助了不少有需要的人——目前,他的公司、基地已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15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31户,提供产品扶贫资金114余万元,帮助604户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帮助80余名退役军人完成了“转业—待业—就业(创业)”的转变。

来源:红网

作者:杨俊逸

编辑:岳敬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